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45萬只大閘蟹苗在黃龍“安家”

時間:2022-04-07 10:45:40    來源:騰訊網    

春投一簍苗,秋收萬斤蟹。近日,黃龍500畝的大閘蟹養殖塘口已完成種苗投放,為全年的漁業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為百姓投下了致富新希望。

“這些蟹苗全部來自與我們合作的上海海洋大學崇明基地,采購的45萬只蟹苗是引進的新品種早熟蟹‘紳江一號’,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優良、無病害蟹苗。”黃龍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高級畜牧師岳龍奇說。

“我們的新蟹苗長得快,比一般蟹苗成熟早,并且黃龍今年全面推行將公母蟹分開飼養,有利于進一步盡早上市,搶占市場。”黃龍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主任馮棟說,“分開飼養,也易于捕撈,正常來說,預計今年9月份,母蟹就能走上市場。”

這段時間是大閘蟹幼苗投放的最佳時期,在黃龍縣崾崄鄉白城橋村蟹農李常喜的大閘蟹養殖基地,工人們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正忙著清塘、消毒、投放蟹苗。從2014年以來,黃龍縣利用得天獨厚的山泉水資源優勢,不斷發展綠色生態養殖。目前,大閘蟹綠色水產品養殖已成為當地群眾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

“大閘蟹成活率在40%至45%之間,畝產效益平均在8000元左右,最高的時候達到了1.5萬元,總的來說經濟效益比傳統農業要好很多。”有六年養殖經驗的蟹農李常喜說,“今年3月投放幼苗,經過6到8個月精細化池塘養殖管理,母蟹在9月秋日里就能‘蟹肥飄香’,公蟹11月可以捕撈,整個180畝基地里共投放了6萬多只蟹苗,產值預計能達到100余萬元。”

據了解,大閘蟹養殖已經在黃龍形成養殖規模,尤其是在崾崄鄉、瓦子街鎮兩地,大閘蟹養殖不但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還帶動了村民的就業,成為了群眾增收致富的一條新路徑。崾崄鄉白城橋村村民張鳳玲在李常喜的養殖基地務工,月工資3000元。她說:“黨的好政策讓群眾在家鄉發展起綠色生態水產品養殖,我在家門口有了穩定的工作,不耽誤種地、養牛羊,收入也提高了。”

近年來,黃龍縣依托生態資源優勢,持續釋放生態紅利,當地群眾依托水域資源發展水產養殖、開辦農家樂、開發水上樂園等,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寬,日子越過越紅火。

“自2014年黃龍縣大力發展大閘蟹產業以來,縣政府每年為群眾免費提供蟹苗,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800萬元,建成養殖示范基地5個,縣域內大閘蟹養殖戶達到68戶。”黃龍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主任馮棟說,“今年,我們將在養殖大閘蟹的同時,試點養殖加州鱸魚、鴨嘴魚等中高端經濟魚類,填補陜北地區名水產品不足現狀,多元化打造黃龍特色水產養殖產業鏈,并通過‘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讓群眾在鄉村振興中享受更多‘紅利’。”

(記者 楊磊 通訊員 任燕燕)

關鍵詞: 服務中心 養殖基地 水產養殖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