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荒山變綠、樹木成林!20余年他帶領村民累計造林12萬畝

時間:2022-04-08 21:37:25    來源:騰訊網    

“以前的南溝村山上光禿禿的,一刮大風就是漫天黃沙,下雨天稀泥順溝流,老百姓靠天吃飯、廣種薄收。”暮春四月,站在吳起縣南溝村的觀景臺上,57歲的閆志雄望著眼前勃勃生機的春色,滿是感慨。“如今的南溝變美了,這都是南溝人用汗水澆灌出來的。

返鄉被推選為村支書

他帶領村民植樹造林12萬畝

閆志雄是吳起縣吳起街道辦南溝村人,出生于1965年,是南溝村原黨支部書記。因為有闖勁、頭腦活,二十出頭他便外出謀生,靠著做生意有了不錯的收入。1996年,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被村民推選為村支書。然而,面對土地荒漠化嚴重的家鄉和極度貧困的鄉親父老,閆志雄犯難了。

“1996年那會,我們村的人均毛收入660多元,只能靠種地。”4月8日,閆志雄告訴華商報記者。位于山區的南溝本身土地貧瘠,加上水土流失嚴重,土地逐年荒漠化,農民靠種地的收入更是少得可憐。當選村支書后,閆志雄帶領村民修好了道路、通了電,解決了村民最關心的生活生產問題。

1998年,吳起縣率先在全縣開展封山禁牧、退耕還林,閆志雄積極響應號召,帶著村民們開始了“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植樹造林。20多年里,南溝村累計植樹造林12萬畝,綠化各級公路1000余公里,收入達500多萬元。“村里能種樹的地方都種上后,我就帶著村民們外出植樹造林,附近各鄉鎮、村子都有我們植的樹。”

發展鄉村旅游

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致富

山青了水綠了,為了讓全村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日子, 2018年初,閆志雄又開始謀劃發展鄉村旅游。“我們村有一個早些年建成的水壩,有近500畝的水域面積,夏天了時常有人來游玩,有村民開農家樂、垂釣,但都是小打小鬧。”閆志雄盤算著做鄉村旅游,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業致富。

當年,依靠良好的生態環境,南溝村成立吳起秦風水韻文化旅游發展公司,僅僅用時120多天,就修建起8.06平方公里的自然景區,打造集休閑旅游、生態農業、文化體驗、森林康養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生態旅游度假村,當年收入就達100余萬元。

“南溝村能有今天的好光景,離不開老支書閆志雄。”村民匡志武說。依靠鄉村旅游,村民們在家門口有了工作,有的開起了農家樂,有的當上了旅游車司機,有工資、有分紅,腰包實實在在鼓起來了。去年,南溝村人均收入達到了1.7萬余元,20多年間收入增加了20多倍。

如今的南溝村走出了一條觀光旅游、休閑度假與農業產業有機融合,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這個曾經產業模式落后、基礎設施欠缺、村集體經濟一窮二白的貧困小山村,已蛻變為農商旅融合發展、農民穩定增收、農村全面發展的宜居宜業美麗家園。閆志雄也先后獲得“吳起縣青年星火帶頭人”“延安市勞動模范”“陜西省杰出青年農民”“全國造林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放下老撅頭,吃上生態飯。春意盎然的南溝村正呈現出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我們村實實在在享受到了生態的紅利,村容村貌變美了,連村民的精神風貌都變好了。”卸任村支書后,閆志雄仍沒有閑下來,繼續為家鄉南溝的發展積極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華商報記者 賀秋平

關鍵詞: 植樹造林 發展鄉村 鄉村旅游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