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陜西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建縣歷史近2400年!

時間:2022-04-13 07:56:52    來源:騰訊網(wǎng)    

陜西省,簡稱“陜”或“秦”,省會古都西安。陜西省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在此基礎上,截至2018年底,陜西省下轄10個設區(qū)市,含30個市轄區(qū)、72個縣、5個縣級市。其中,就藍田縣來說,人口超60萬,隸屬于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因境內(nèi)盛產(chǎn)美玉而得名,自古據(jù)秦楚大道,有“三輔要沖”之稱,是關中通往東南諸省的要道。藍田是著名的“玉鄉(xiāng)”,素有“玉種藍田”之美稱。在歷史上,秦獻公六年(公元前379年),秦國于今縣西30里(今華胥鎮(zhèn)之西)始置藍田縣,由此,就該地區(qū)來說,自戰(zhàn)國時期建縣,距今已有接近2400年的歷史了。

首先,藍田縣隸屬于陜西省西安市。在地理位置上,藍田縣位于陜西省關中東部,面秦嶺,負驪山,東南兩面以秦嶺為界與渭南市、華縣、洛南縣、商州區(qū)、柞水縣等市縣相望,北部以橫嶺與臨潼區(qū)為界,西部和長安區(qū)接壤。藍田縣的縣境介于北緯33°50′—34°19′,東經(jīng)109°07′—109°49′之間,東西長64千米,南北寬55千米,總面積2006平方千米,約占西安市總面積的19.9%。藍田縣因境內(nèi)盛產(chǎn)美玉而得名,自古據(jù)秦楚大道,有“三輔要沖”之稱,是關中通往東南諸省的要道。藍田是著名的“玉鄉(xiāng)”,素有“玉種藍田”之美稱。就藍田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該地區(qū)屬秦國的疆域。

秦獻公六年(公元前379年)于今縣西30里(今華胥鎮(zhèn)之西)始置藍田縣,對于藍田縣來說,縣以山名,縣東南30里有藍田山,以山產(chǎn)美玉得名。據(jù)《太平寰宇記》:“山出美玉。《周禮》注曰:“‘玉之美者曰球,其次曰藍’。蓋以縣出美玉,故名藍田”。由此,就藍田縣這一建制,始于戰(zhàn)國時期,距今已有接近2400年的歷史了。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國消滅六國,分天下為36郡,藍田縣隸內(nèi)史。東漢建武元年(25年)設立雍州,藍田縣隸雍州。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陜西省藍田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正始五年(244年),藍田縣屬京兆郡。西晉:咸寧六年(280年),藍田屬京兆郡,上隸雍州。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省藍田縣入霸城縣,太和十一年(487年)再次設立藍田縣,屬京兆郡。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升藍田縣為郡,并于今馬樓西和縣西白鹿原上設立玉山、白鹿二縣,建德二年(573年)廢二縣并降藍田郡為縣,移縣治于峣柳城(即今藍關鎮(zhèn)),今西安市藍田縣一帶屬之。唐武德二年(619年),再次設立白鹿縣,次年更名寧民縣,同時設立玉山縣,治今玉山鎮(zhèn);貞觀三年(629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省寧民、玉山二縣入藍田縣,屬京兆府。北宋至道三年(997年),改關西道為陜西路,下設京兆府,藍田縣屬京兆府。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朝建立后,藍田縣屬西安路。公元1312年,藍田縣屬奉元路。

最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藍田縣屬陜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清朝取代明朝后,藍田縣屬陜西省西安府。到了1913年,藍田縣屬關中道。1928年,藍田縣直屬于陜西省。1958年,藍田縣屬西安市。1969年,藍田縣屬渭南地區(qū)。1983年,藍田縣屬西安市。如今,藍田縣屬陜西省西安市。截至2018年底,藍田縣總面積達2006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65.5萬人。藍田玉名列“四大名玉”,以周禮“玉之美者為藍”,故得縣名藍田。對于藍田縣這一千年古縣,你怎么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關鍵詞: 陜西省西安市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