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艾永華
通過合作社實施托管糧食生產,兩料農作物平均畝產增加150多公斤;凡加入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社員,收入普遍高出非社員群眾20%以上;曾經的貧困群眾,參與合作社后有了穩定的收入……這是渭南市在鄉村振興生產實踐中得出的結論。
培訓提升,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領軍人物更具尖端競爭力。
近年來,渭南市把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提高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現代農業和完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有效載體,深入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國家、省、市、縣“四級聯創”,狠抓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6582家,入社成員22.32萬人。其中,國家級示范社46個、省級示范社143個,省級百強示范社58個,居全省第一。
農民專業合作社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遍及種植、養殖、服務業等多個行業,正成為秦東大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強軍勁旅”。
同樣的土地,產量卻高了
3月31日上午,渭南市臨渭區官邸鎮廟王村的高標準農田里,綠油油的麥苗迎風擺動,植保無人機在上空來回盤旋,壯美的田園畫卷令人心曠神怡。
“去年強秋霖導致小麥晚播,經過‘促弱轉壯’一系列措施,麥苗現在長勢很好。”看著茁壯成長的麥苗,正在指揮操作員噴灑葉面肥的石宇鋒心里美滋滋的,“現在種田完全依靠科技,缺什么補什么,科學管理,抗災能力越來越強,豐收基礎越夯越實。”
綠盛現代農機合作社飛防植保除了利用大量無人機外,還動用直升機作業。
29歲的石宇鋒是一名農家子弟,從部隊轉業后,子承父業,干起了經銷農機、農資的生意。在一次推銷農藥的過程中,他遇到一位鄉親背著藥桶子在麥田噴灑農藥,滿身嗆鼻的農藥味讓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自此他便有了依靠現代機械種地的想法。
2016年,石宇鋒成立了渭南臨渭區綠盛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他先后流轉1000多畝土地種糧食,后來實施糧食生產全程托管,播種、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實現一條龍服務,村民只管收獲糧食。為進一步精細化管理農田,合作社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校聯合建立了農業服務綜合運營基地,通過測土配方施肥,精準施藥,實現了農藥化肥減量化、優質產量最大化。
為了實現全面高質量發展,2021年10月至12月渭南市農村合作經濟工作站深入調研,針對全市農村經濟、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家庭農場發展的經典案例進行匯編交流。
“廟王村從2019年起委托綠盛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實施糧食生產托管,現在共托管2415畝。”廟王村黨支部書記孫書紅算了一筆賬,“傳統耕作方式投入成本大,糧食產量還低。通過全程托管,小麥、玉米兩料作物每畝增產10%以上,減少投入100多元,一加一減每年畝均增收300多元。”
看到合作社托管的糧食生產節本增效,周邊村莊紛紛主動找上門洽談托管業務。綠盛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從200畝土地托管經營起步,逐步發展到2021年的1.9萬畝,參與農機作業的社員達到260多人。
“過去總覺得當農民辛苦還不體面,現在‘新型職業農民’的身份很有地位,搞現代農業大有奔頭。”石宇鋒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信心,“今年有個小目標,糧食生產托管經營突破3萬畝。”
只要有好產品,就不愁賣
“又來訂單了,庫存的獼猴桃都快賣完了。”3月31日中午,渭南長壽塬果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對韓民洲說,“咱的‘長壽塬’品牌越來越火了。”
韓民洲(右二)為合作社產品銷售站臺、代言、推廣
韓民洲是渭南市臨渭區豐原鎮三聯村人,高中畢業后回家務農。從生產隊長、村委會主任到村黨支部副書記,他從18歲開始一直擔任村干部40多年,村民都說他對當地水果產業的發展功不可沒。
依托優越的自然條件,地處臨渭區長壽塬的三聯村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蘋果產業,但由于管理粗放、銷路不暢等原因,村民的積極性越來越低。
“要賣出好價錢,必須有好產品。”干了10多年農資經銷的韓民洲見多識廣,看清了市場的門道。2007年,他成立了渭南長壽塬果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蘋果、獼猴桃等水果栽植、農資配送、生產指導、技術培訓、加工儲藏等經營業務。
“合作社成立后,我們堅持把組織果農開展標準化、無公害蘋果生產作為首要任務。”韓民洲說,“在保證果品質量的基礎上注冊了‘長壽塬’商標,通過品牌化經營,促進果農蘋果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益雙提升。”經過不懈努力,合作社先后被評為省級百強示范社、國家級示范社。
“長壽塬”這個響亮的品牌像一個“火種”,點燃了當地村民致富的希望。合作社成立后,參與的社員由最初的10戶發展到300余戶。
為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合作社承諾,對所有社員生產的水果產品保價收購。
三聯村8組村民王永艷家栽植6畝果園,2021年,收入8萬多元。王永艷深有感觸地說:“加入合作社就像坐上了火車,車頭跑得越快,我們沾的光越多。只要有好產品,就不愁賣。”
掙錢有渠道,生活有保障
落日的余暉照耀著干凈整潔的農家小院,左鄰右舍的大娘大嫂圍坐在小桌旁嘮起了家常。在談笑風生間,一件件精美的草編工藝品不一會就完成了。
草編生活,是藝術,也是合作社社員的錢串子。
3月31日下午,渭南市臨渭區橋南鎮花園村的村民陸續來到渭南市臨渭區百富草編農民專業合作社,嫻熟地干起手工草編。“草編工藝品全部用玉米棒子外殼和小麥秸稈作為原材料,有草帽、果盤、香包、花瓶等60余個品種。”合作社理事長張靜指著展室內琳瑯滿目的工藝品說,“這些產品全部是合作社的社員手工編出來的,社員大都是老弱婦女和一些不能干重體力勞動的困難群眾。”
草編在橋南鎮歷史悠久。農閑時,當地婦女隨手編幾捆草辮子,掙點零花錢。“一根10多米長的草辮子當時才賣三四元錢。”張靜心想,“要是把這草辮子深加工做成工藝品,價值自然就提升了。”
2013年,心靈手巧的張靜成立了草編專業合作社。隨著精準扶貧的開展,曾經擔任過鄉鎮婦女主任的張靜把目光投向了貧困群眾。“草編是老祖宗留傳下來的遺產,這活又不累,閑諞的時候,隨手就把錢掙了。”張靜給貧困婦女做起了思想工作,“咱不能光靠政府救濟,大伙和我一起干吧。”
為了讓更多群眾加入合作社,張靜自費組織村民到商洛等地參觀學習,還定期舉辦免費技術培訓。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參與草編的群眾熱情高漲,合作社成員達到100多名,其中有貧困群眾60多名。
花園村村民暢愛女因意外事故導致右腿骨折,她的丈夫患有腦梗,家庭生活十分困難。不能干重體力勞動的暢愛女參加合作社學會了草編,僅此一項每年收入7000多元。
貧困群眾張春娥的老伴早年去世,她和聾啞兒子靠低保金維持生活。自從學會草編手藝后,她每年收入5000多元。“玩一樣就把錢掙了。”80多歲的張春娥高興地說。
為了拓寬產品銷路,張靜帶著合作社的產品多次亮相楊凌農高會等展會,設計精美的草編工藝品深受市民喜愛,銷售訂單絡繹不絕。
“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示范社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渭南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渭南將堅持發展規范并舉、數量質量并重,加快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共同前進。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10月28日,山東發布了前三季度的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64409億元,同比增長4 0%。跑贏3 0%的全國大盤,經濟大省山東交出了一
2022-10-29 15:41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解強民通訊員姜雁群濟南報道10月28日,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設備工程開工活動在稻香站舉行,標志著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
2022-10-29 15:32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梁雯濟南報道11月9日至10日,2022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會將于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次大會主題為“創新引領發展數
2022-10-29 15:36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孫杰濟南報道10月28日,由中國聯合國協會主辦、外交部國際司支持、山東大學承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模擬聯合國大會開幕。此次
2022-10-29 15:42
測評每天護膚一小步變美就更進一步啦,因為對于好肌膚,我們不管是化妝還是素顏都會顯得好看,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親自測評護膚品--鄭
2022-10-29 14:12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申家鑫通訊員劉亞楠報道中國民航將自2022年10月30日至2023年3月25日執行2022 23年冬春航季航班計劃。新航季,山東省機
2022-10-29 07:49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杜虹曉畢勝濟南報道近日,濟南市市中區民警在巡邏時發現,轄區內多處隔離護欄陸續失蹤。據統計,丟失護欄50余節,共計約1
2022-10-29 07:45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張海振濟南報道10月28日,濟南市歷下區城管局在東關街道萬科海晏門小區舉辦“金秋十月迎碩果垃圾分類見行動”——“黨建
2022-10-29 07:31
10月28日,山東省統計局官方網站發布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山東全省經濟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大眾日報
2022-10-29 07:39
2022年10月28日0時至24時,全省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例,其中青島2例,均系重點人員篩查檢出;濱州1例,系集中隔離點檢出。新增本土無癥狀感
2022-10-29 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