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春光無限好 田間農事忙

時間:2022-04-13 14:50:53    來源:延安日報】    

●果農修剪果樹

近日,富縣羊泉塬上日頭正高,路旁果園內,每隔幾百米遠就有三三兩兩的果農踩著梯子在果樹枝頭忙碌,太奇村村民魯曉慧也是其中的一員。“老頭子被雇去給別人剪果樹了,我家就剩這3畝地,我一個人慢慢剪,就當是收個尾了。”魯曉慧說。

相比于她一個人打理果園,在距她家不遠的一處,氣氛就熱鬧得多。6個人有說有笑,手上卻不停歇,交錯的枝杈在他們的手中迅速變得井井有條。村民張銀寶說,加上此處的3畝果園,他家共有10畝果園,雇用的這4個勞力都是剪樹的好手,他和妻子就跟在后面刮刮樹干腐爛、給鋸口上藥,要輕松很多。

在緱家灣村,村民田延虎一手持鋸、一手拿剪,手不扶梯便輕松攀上了樹梢,敏捷的身手和他56歲的年齡似乎有些不匹配。

“古話常說,熟能生巧,我種了30多年的果樹,這點技術還是有的。”田延虎哈哈一笑,“現在兒子結了婚,還有女兒在上學,將來她愿意考研、讀博士我都會供她,有了這念想,干活就不覺得累了。”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富縣開始因地制宜大力推廣蘋果種植,短短幾年間就帶動發展了成千上萬的家庭發展蘋果產業,當年的“萬元戶”更是屢見不鮮,如今蘋果早已成為了富縣當地主導產業,隨著“兩縣兩區”的成功創建,富縣蘋果也走向了更遠的地方。

在富縣茶坊街道黃甫店村,連片的大棚整齊地“碼”在黃土地上,半透明的篷布在日光下熠熠生輝,篷布里是茁壯生長的草莓、小瓜、吊西瓜、大棚蔬菜……

“我們村共有大棚120座,有45座‘95式’標準棚是去年新建的,主要以果棚為主,種植戶目前有20多戶,這些瓜果蔬菜除了供應富縣當地商超,還會銷往延安、洛川等地。”黃甫店村包村干部琚龍說。

在村民石春梅的大棚里,一顆顆鮮紅的草莓點綴在綠葉間,濕潤的空氣中彌漫著香甜的味道。石春梅正忙著采摘草莓、剔除爛葉,這9棚草莓是他們一家致富的希望。每天早上天還沒亮,石春梅的丈夫就要開始一天的送貨工作,大到連鎖超市小到菜場零售,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僅僅是送貨就需要耗費他大半天的功夫。

“這一個大棚每年毛收入在3到4萬元,去掉買苗、雇工、承包費等,收益還不錯,只要好好管理,將來的日子還是很有盼頭的。”石春梅邊摘草莓邊笑著說道。

近日,在張家灣鎮川莊村人聲鼎沸,這里正在舉行第二屆品米大會,一字長桌上擺放著十多種生、熟大米,村民劉智福一邊品嘗著“稻花香2號”,一邊說:“我聽旁人說,這次的活動就是讓大家來嘗嘗,選出最好吃、最高產、最好賣的品種,這對我們農民來說可是大好事。”

2016年,川莊村乘著稻田恢復項目的東風,開始大力發展水稻產業,價格最高的時候可以賣到8元/公斤,不僅鼓了群眾“錢袋子”,也讓水稻成為了當地主導產業。為了使自產水稻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張家灣鎮政府通過組織品米大會,邀請專家和群眾,選出最優品種進行試種推廣,如今已是第二屆了。

“隨著氣溫升高,我們的水稻育秧工作也即將開始,能否提前選出好種子,直接關系到群眾的收入。”張家灣鎮鎮長曹延河說,“水稻種植已是我們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助力,通過這次活動,既增強了群眾的信心和品牌意識,也為春耕吹響了號角。”

【來源:延安日報】

關鍵詞: 張家灣鎮 主導產業 春光無限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