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原創】內蒙古|田輝遠:鍋盔

時間:2022-04-16 08:52:18    來源:騰訊網    

原創作者:田輝遠|內蒙古

散文

鍋 盔

從醫院門口出來,見一位中年漢子推著板車,操著濃重的陜西關中口音,高聲吆喝著:“賣——鍋盔——嘍,又大又圓香酥可口的鍋盔……”。板車上堆放著六七塊烙得焦黃而厚實的鍋盔,四周圍了不少買客,有品嘗的、有侃價的,大家競相購買,不時的豎指稱贊。中年漢子邊吆喝邊揮舞著手中的切刀,麻利地切分著車上的鍋盔,頭也不抬,吆喝、切割、包裝、收款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忙得不亦樂乎。我也湊了份熱鬧,擠進人群,挑了塊兩面烙得金黃的買了一塊。

西安真是美食的之都,匯聚了天南海北、四面八方的各色美味。但最具風味的還是當地的特色小吃。自赴西安療病以來,除每周按時去醫院治療外,平日里閑 來無事,便走大街,穿小巷,獵訪西安美食。幾乎吃遍了醫院周邊地帶小店里、地攤上的各類特色小吃,唯獨陜西有名的鍋盔還不曾嘗過。今天幸好碰上,鍋盔飽滿的品相刺激著我的味蕾,焦糊的麥香直勾饞蟲,我豈能錯過,迫不及待地買了一塊,在馬路上邊走邊吃了起來。

鍋盔,是用面粉烙制而成的圓形餅狀大饃,有點象新疆的馕,但比馕厚實而飽滿。兩面焦黃,中間綿軟,富有彈性。大的直徑一米開外,小的也有二三十公分,大的正中厚度一扎有余,小的厚度不等,一般都有兩三指厚,周邊略薄。鍋盔是用小米糟發酵的面團烙制,因發酵過的面團內充斥著空氣,烙烤好的鍋盔非常的渲騰,饃瓤似海綿布滿了蜂窩狀的小孔,吃起來皮焦瓤柔、外脆內軟、精道而有嚼勁。

鍋盔是陜西的風味美食,深受三秦大地的百姓喜愛。當地人認為,吃盔(虧)是福,多吃鍋盔將會帶來福氣。鍋盔與夾饃、面皮并稱陜西三大面食。“鍋盔大的賽鍋蓋”也是陜西八大怪之一。

孩提時代,母親講過一個鍋盔與懶漢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說:有位懶漢,其懶無比,懶到吃飯都不愿張口的地步。有一天,妻子上山打柴,要去幾日方可回。臨行前擔心丈夫餓死,烙了個碩大的鍋盔,中間挖出頭大的洞,套在了丈夫的脖子上,丈夫張嘴便能吃到鍋盔。妻子告訴丈夫:嘴邊的吃完了了,前后轉一轉就能繼續吃到了。安頓好丈夫,妻子便放心地走了,待妻子從山上砍柴回來,發現丈夫只將嘴邊的鍋盔吃光了,脖子周邊的鍋盔尚在,丈夫卻餓死了。丈夫懶得轉動脖子上套著的鍋盔,其結果只能是活活餓死。故事雖有些夸張,但母親告訴我們一個勤可持家,懶必敗家的樸素道理。

其實,鍋盔對于我來說既不稀奇也不陌生。記得小時候母親也經常用大鐵鍋烙制鍋盔給我們吃。我家兄弟姊妹多,也正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歲數,吃得多餓得塊,鍋盔耐饑又抗餓,是我們最喜歡的干糧。只是那個年月,糧食緊缺,鍋盔多用黑面烙制,黑面烙制的鍋盔發死發硬,吃起來又咽又澀。后來,日子漸漸好了,黑面里摻少許白面烙出的鍋盔就好多了,既渲柔又厚實,吃起來軟糯且筋道,不怎么哏咽。醇醇的麥香隨著牙齒的咀嚼在口中慢慢彌漫開來,很是過癮。只有逢年過節或家中來了貴客才用白面烙制鍋盔。后來漸漸長大了,在外闖世界,每次離家的時候,母親總要烙一個大鍋盔,讓我們背著。再后來,日子越來越好了,鍋盔反而吃得越來越少了。

鍋盔的烙制很簡單。先將小米糟用溫水泡開,舀一盆面粉和在一起,揉勻盛在盆里,放在熱炕頭,蓋上濕沾布發酵半日,等面團完全發好了,再摻少許面粉,反復揉和光滑,稍醒片刻,搟成鍋蓋大小的厚圓餅。灶中生火,將圓餅鋪在鐵鍋底,開始烙制。烙制的關鍵是把握火候。火不可過猛,也不能太小,要用文火慢慢烙制。火過猛,皮焦瓤生熟不透,火太小,皮僵瓤死不渲騰。一面烙熟后翻個再烙另一面。將兩面都烙得焦脆飽滿,散發出濃濃的饃香,鍋盔就算烙好了。

現在,鍋盔的花色品種已經很多了。比較有名的有河南濮陽的紅棗鍋盔,四川成都的軍屯麻辣鍋盔,甘肅靜寧的百吉鍋盔,青海穆家的清真玫瑰花鍋盔。至于陜西,那鍋盔的種類就更多了。有乾縣的原味鍋盔。岐山的芝麻鍋盔,寶雞的油酥鍋盔,渭南的夾心鍋盔,榆林的將軍鍋盔等等,幾乎每個縣市都有自己的特色鍋盔。就口味而言也是多種多樣。有原味的,麻辣的,油酥的,香甜的和咸香的……制作方法也不盡相同。有烙制的,也有烤制的。最具特色的還屬甘肅張掖肅南裕固族制作的鍋盔。不僅口味獨特,制作方法也別具一格。將晾曬好的干牛糞或干羊板糞壘成堆,用火點燃,煨燒一夜,第二天早晨,把醒好的面團汆入黃油,搟成餅狀,抹上香油,撒一層胡麻或香豆粉卷起來,再搟成餅,裝在一個叫“錁子”的鐵制容器內,蓋好蓋兒,扒開未燃盡的牛糞灰堆,把“錁子”埋進去,大約幾袋煙的功夫,刨出”錁子“,掀開錁蓋,香氣四溢,一個香噴噴的鍋盔就煨燒好了。所以,當地人也把這種面食叫“燒錁子”。

鍋盔是古代遠行的商賈和征戰的將士必備的食物,是遠途旅行的物質保障。鍋盔雖然不起眼,品相沒有現代糕點那么讓人賞心悅目,它卻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在歷史的發展中留下過濃抹重彩的身影。沒有鍋盔,古代帝王無法領兵征戰、開疆擴土;戍邊將士無法長途奔襲、御敵守疆;沒有鍋盔,就沒有駝隊絡繹,商賈云集,就沒有僧侶遠涉、騷客游歷。是鍋盔締造了古代帝王們的野心和輝煌,是鍋盔成就了商賈們的財富和古絲綢之路的繁榮,鍋盔讓僧侶們遠行他鄉、傳經布道;讓文人騷客遍覽山水,揮毫潑墨,留下了無數不朽的詩篇。

聽著小販賣鍋盔的吆喝聲,我突然覺得這不是簡單的叫賣,也不是一中風味美食的延續,而是歷史滄桑演變的傳承和記憶,是對那些幾乎被人們遺忘歷史的呼喚,這呼喚告訴我們,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在享用美食之余,不要忘記重溫歷史。因為,歷史是一面鏡子,鏡子的背后不僅儲存著過去,還昭示著未來。歷史是指引人們繼續前行的明燈,不忘歷史,我們的明天才會更好!

2014年9月6日寫于西安

2020年6月4日改于阿拉善

田輝遠,中國工商銀行阿拉善盟分行工作,文學愛好者,喜歡閱讀散文和詩歌。特別對古典散文與詩歌情有獨鐘。

關鍵詞: 告訴我們 風味美食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