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3132億元!同期GDP的4.2倍!商洛的生態產品價值算出來了!

時間:2022-04-21 13:54:20    來源:群眾新聞    

4月20日,商洛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成果發布會召開,會上公布了4大成果,介紹了7個商洛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首批創新典型案例。

這些成果的公布有何重大意義?舉個例子,在相關的核算方法確定后,商洛的生態產品價值就可以算出來了,2020年商洛市生態產品價值3132億元,是同期 GDP的4.2倍。碳匯總量達到280萬噸,為同期碳排放的80%。

柞水的牛背梁景區,商南的茶,山陽的生態養殖園,洛南的生態工業園,鎮安的林業,丹鳳的葡萄酒,他們的生態價值如何體現,趕緊往下看!!!

4大成果:“兩標準+一報告+一平臺”

《商洛市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方法》

《區域碳匯核算方法》

商洛市與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聯合技術攻關,制定了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方法、區域碳匯計量方法地方標準。

商洛市2020年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報告

商洛市空氣質量優良,連續八年保持全省第一,連續五年入圍國家空氣質量達標城市。

商洛素有“天然藥庫”之美稱,適生中藥材1192種,286種列入國家“中草藥資源調查表”。

商洛被農業部授予“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45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目錄。

商洛地處秦嶺東西構造帶,成礦地質條件好,是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的寶庫,已探明并列入陜西省2006年儲量表的礦產有46種108處,大型礦藏35個,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超過5000億元,處于全國地級市礦產資源豐富度的第一臺階。

生態產品價值與碳匯評估平臺

該平臺可動態展示生態產品價值和碳匯的空間分布特征,讓生態產品價值看得見、可查詢,系統支持市、縣、鎮、村各級行政單元各相關單位一鍵核算出結果。

7個案例:

實現 GEP 自動核算 著力破解“度量難”

——商洛市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典型案例

2020年商洛市生態產品價值3132億元,是同期 GDP的4.2倍,碳匯總量達到280萬噸,為同期碳排放的80%。

“落后村”向“網紅村”的華麗轉身

——陜西省柞水縣朱家灣生態經濟雙向增值案例

牛背梁、終南山寨等境內景區景點2021年接待游客41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1億元,帶動群眾發展農家樂216家,戶均增收15萬元以上,與2016年相比均實現了翻番。

智能化發展金木耳、黑木耳40萬袋,年收入130余萬元。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24227元,是全縣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2倍,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雙向增值”。

“生態茶+文旅康養” 打通生態產品

——陜西商南價值實現路徑案例

生態茶園種植面積擴展到25萬畝,達到了“人均一畝茶”。

茶葉年產量近2萬噸,產值達20億元,茶葉吸收二氧化碳年均8萬噸。

依托金絲峽5A級景區龍頭帶動,建成4A級茶海公園、3A級北茶小鎮,打造多條集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傳承等,為一體的旅游示范點。

茶產業帶動旅游綜合收入超過25億元,真正實現了從“一葉”到“一業”。

牽住生態“牛鼻子” 厚植綠色“搖錢樹”

——陜西省山陽縣生態養殖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全縣范圍內推行集中生態養殖模式,建成生態養殖示范園4個,規模養殖場115個,現代農業產業園56個。

擦亮以“嶺南牛肉”為代表的“源味山陽”農特產品品牌,建成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4個,開發農產品30多種類260余種,認定“三品”農產品56個、“名特優新”產品9個、區域公用品牌3個,榮獲國家特色農產品優勢縣稱號。

推行“公司+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帶動全縣發展肉牛養殖基地5個、家庭農場11個、合作社27個,3000戶農戶鑲嵌在產業鏈上,產值達7.8億元。

從“廢棄廠房”到“綠色新城”

——陜西省洛南縣建設生態工業園區助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昔日的工業“廢墟”已經成為綠水青山的生態景區,植被覆蓋率由42%提高到69%,單位水土流失面積降低了80%。

通過龍頭企業招商建園、產業鏈延伸創新等,實現總產值67億元,上繳稅收1.28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400余個,區域土地增值300%以上。

打好生態牌 做足林文章

—陜西省鎮安縣實施“林業+”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

以“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為基本,突出四大傳統產業和四大特色產業,采取林藥、林菌、林養立體復合種植模式,建設四大綠色產業長廊。

實現“林業+旅游康養”融合發展,“來安去安 小城鎮安”成為鎮安旅游的響亮名片。

扶持合曼農業、海源油脂、盛華茶葉等龍頭企業,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

持續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林業總面積達到440萬畝,有機碳總價值達到126.42億元,可用于碳匯交易的森林面積112萬畝,碳匯價值29.87億元。

打造生態綠 品味中國紅

——丹鳳葡萄酒產業促進三產融合實現生態產品溢價案例

丹鳳全縣葡萄種植面積1.5萬畝,在域外寧夏建設葡萄種植基地2萬畝,共注冊葡萄酒、果酒企業9家,年生產能力達2.5萬噸,產值達4.5億元。

進一步帶動運輸、包裝、深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發展,培育發展葡萄酒木塞企業4家、電商服務中心3家,新增就業崗位3000個,鑲嵌群眾2000戶,帶動縣域經濟持續發展。

編  輯:孫常飛

責任編輯:劉逸飛

編  審:楊 森

主  編:張志宏

關鍵詞: 礦產資源 種植面積 龍頭企業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