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上海一藥店店長獨守藥店20余天 在店內連續吃方便食品吃到吐

時間:2022-04-22 18:44:11    來源:騰訊網    

上海疫情以來,藥品購買與配送一直受到關注。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系到黃浦區一家連鎖藥店店長劉強(化名),他講述了獨守藥店20余天的經歷:附近居民建立近400人藥品團購群、一老人購藥700元轉賬2000元以示謝意、自己連續10余日吃方便食品吃到嘔吐。疫情結束后,他想回趟西安老家,把媳婦兒接到上海。為了照顧即將在8月出生的孩子,他們打算租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他還想念老家的食物,扯面、米皮、肉夾饃、泡饃。

慢性病用藥及防疫物資需求量大

3月底,公司有通知,安排人員留守。藥店大概100平米,有一張木制折疊床,只能住一個人。平時店里有4個人,其他人住得遠,我是店長,就留下來了。

疫情期間,大家的需求主要是慢性病用藥(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和防疫物資。

4月8日,附近一個小區居民打電話找到我,她母親的降壓藥只能吃2天了。當時,網上平臺藥店停業,互聯網醫院開藥后無人配送。幫她配完藥后,她說小區里也有部分鄰居缺藥,能不能建一個微信群團購。

我原以為只有幾十個人,沒想到現在群里陸陸續續大概有400人了。小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老年人,老年人用藥復雜,平時一般都是購買小包裝藥品,大概只能滿足一兩周用量。

他們上午會咨詢需要購買的藥物是否有貨,下午在群里接龍,下午打包,當天或第二天配送,每天大概有20多個訂單。前幾天,小區團購了防疫物資,一共80多單,大概6000元,包括泡騰片、酒精棉、酒精濕巾等。

4月以來,大約有3個人凌晨來買藥,頭痛、牙痛的情況比較多。最近我的微信好友添加了好幾個派出所的工作人員。有人幫同事買慢性病藥,有人因為上火引起牙疼,睡眠不足引起頭痛,也有人是為了以防萬一,居民需要配藥。

小區群內常常有消息,我隨時也會接到電話。線上平臺我每天大概只開啟三次,每次最多開10分鐘,大概會有100多單。訂單太多會忙不過來。現在每天我早上8:30上班,晚上9:30下班,有時候也會忙到凌晨。4月以來至少配送4000單了。

老人購買700元藥品轉賬2000元

藥店的困難主要是缺貨。每天接到的一半電話大概都沒貨,顧客對精神類藥物的需求我們也沒法滿足。

疫情前,我們大概每周進貨兩次。貨物都在公司倉庫,疫情以后,倉庫人手不足,沒有司機送貨,也沒有揀貨員。之前十多天沒進貨,前幾天來過一次,訂單量就突然暴增。

另一個問題是藥品配送。前段時間,可能有70%的訂單都沒人配送。

4月8日,一位60多歲的高血壓老人,住在距離藥店3.4公里的位置,給我打了好幾次電話說缺藥了,買不到。白天我根本顧不上,晚上下班了我才騎自行車給他送去。當時閃送費用比較高,他的藥費60元,如果叫個閃送也至少要60元,代價太大了。

4月10日,住在浦東的一位老人要買便秘藥。他們在京東下單了,但沒人送,在浦東也買不到。后來,我讓他們自己叫個閃送試試。老人便秘是比較危險的,可能會引發腦梗。

配藥一共700多元,我把藥品明細發給老人,他轉賬2000塊給我,說是藥太難買了。我跟他溝通了很久,最后因為要收藥費,只能先收下這些錢。我想把錢退還給老人和他女兒,他們都不收。我買了同等價額的阿膠漿,想叫閃送送過去,但加錢到300多塊也沒人接單。我打算疫情結束后再買東西給他們送過去,電話、地址我都留下來了。

最近運力恢復了很多。我在5分鐘內接20至30個訂單,基本上都能配送。

連續10余日吃方便食品吃到嘔吐

留守店內,最早說是5天,我只準備了一些方便食品。后來5天又5天,公司也送來了方便面等物資。街道送了蔬菜肉蛋,但我沒有做飯條件,讓他們拿走了。吃快餐不扛餓,吃了沒精神。連續10多天,每天吃方便面、面包,有天吃吐了,我不愿意再吃。

一個掛著工作牌的人曾經給我送過3次盒飯,每次三四盒。可以放在小冰箱里吃兩天。還有醫保單位的工作人員送過包子。

我點過幾次外賣。第一頓點了冷藏的揚州炒飯,放到微波爐熱一下可以吃,72元可以吃3頓。這個價格比較合適,但后來每次點開都是售罄。有次點了牛肉水餃和辣子炒肉,一共98元,一頓就吃完了。昨天晚上,我點了麻辣燙,163元14個菜。關掉手機,打開之前囤的雪碧,這是我吃得最好的一頓。

住在店里,沒法洗澡,我只能燒點水到洗手間擦洗。當時也沒多帶衣服,只能今天洗上衣,明天洗下裝。

我好像感受不到時間的作用,情緒也沒有起伏。晚上沒什么可干的,我就看電影、玩手機。不想玩手機的時候就在店里走來走去,掃掃地。

疫情結束后,我要請假回趟老家。

我是西安人,今年28歲,2016年到上海。3月18日在老家結婚,20日就回了上海。當時因為疫情,媳婦兒暫時留在西安了。我們原本商量著,她4月初回上海,我們想換一套房子。孩子大概8月就出生了,我們想租個兩室一廳,把家里老人也接來,可以照顧孩子。

南方比較濕熱,我不太適應上海的夏天,早上起來就會熱一身汗。回家后,我要吃扯面、米皮、肉夾饃、泡饃。

(北京青年報記者 陳靜)

更多內容,請關注Qnews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歸【北青Qnews】所有,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北京青年報 工作人員 未經授權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