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陜西銅川市半截溝里的三線工程,曾經駐守一個連的兵力現已被廢棄

時間:2022-04-23 19:36:24    來源:騰訊網    

上世紀60年代中印邊境沖突、中蘇珍寶島反擊戰等重大事件的發生,再加上美國海軍在東海和南海狂妄游弋,使得我國的國際環境進入緊張狀態。國家領導由此判斷出大戰極有可能發生,為保證戰時能夠有充足的物資保障,將大城市和沿海、東北等地區的工廠轉移向大后方。因轉移的工廠都是在中西部的第三道國防戰線內,所以也稱之為三線建設。

短短的10年時間,上千個大型工廠和科研單位分布于中西部的13個省、自治區,涉及的領域有軍工、民用機械、航空航天、工礦企業、科院院校等高科技的行業。陜西東有潼關西有散關、北有長城南有秦嶺,復雜的地理環境形成一座堅不可摧的天然堡壘。“靠山、隱蔽、分散”的選址指示下,地處山區的銅川成為陜西省三線建設主要基地之一。

印臺區金鎖關鎮俗稱三關口,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非常的重要,至今仍有楊家將抗擊北方蠻族的足跡,不過讓現代更為記憶猶新的是上世紀60年代三線建設時期神秘的兵工廠。金鎖關西北邊的山谷里有一個叫半截溝的地方,里面就有兩個保密程度極高的軍事單位,那就是804庫和805庫,對外聯絡為6號信箱。

804庫就是儲存庫,主要保管全國軍工產品生產所需的稀有、過重金屬,比如黃金、白銀、青銅、鉆石稀有緊俏物資。60年代是我國的工業制造蒸蒸日上,有些稀有金屬需要進口才能保證我國工業持續生產。然而此時正值中蘇交惡,美國封鎖的年代,特別是我國原子彈在西北爆炸后,美蘇對我國的技術封鎖更加的嚴格,804庫存在尤為的重要。

60年代因戰備需要,國防工業所需的稀有金屬相當的緊張,特別是導彈、航空、電子產品所需的貴重金屬和稀有金屬,然而此時又被以美蘇為首的大國封鎖,進口的難度極大。為打破敵國的封鎖和進口的依賴,軍部還專門成立由軍委直接指揮的黃金部隊。黃金部隊是現役軍人中最為艱苦的一支部隊,任務的需要每天幾乎都是爬山涉水,出任務不知何時而歸,為的就是尋找稀有金屬。

804庫和805庫兩個保密單位相距不遠,所以兩個單位共用對外聯絡信箱。805庫是存放檔案資料的戰備庫,資料涉及軍工、航空、電子等絕密檔案和設計圖紙,隸屬于第四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因涉及到軍工機密的生產安全,檔案庫的設計和構建上要求十分的嚴格。在防火、防潮、防盜、防蛀蟲等各個方面都有幾位嚴格的要求,特別是室內的光線和溫度上,一年四季都要保持在穩定的狀態。

出于安保需要,804和805兩庫建成后省軍區還派駐一個連的部隊在這里駐守,1972年國內治安環境轉好后減到一個排。盡管保衛的部隊減少,但是站崗的都是真槍實彈的軍人,膽子再肥的人也不敢靠近。里面的工作人員大部分都是轉業軍人,哪怕是搬運工,都要進行嚴格的政審合格后才能招進來上班。當地有一位知識青年去考試,文化考試都已經合格,政審的時候追查到上祖輩是地主出身,家庭背景不好就被刷下來,安排到沒有軍工背景的三線廠去上班。

6號信箱的招待所,兄弟單位或者上級的工作人員來出差回不去的時候就被安排在招待所住宿。還有就是工作人員的家屬,要是來探親的大多數都安排在招待所住宿。招待所的客房也分有等級,縣團級干部以上的房間里面都有茅斯,普通房的配置相對較簡單些。1984年時任電子工業部副部長的江澤民同志曾經來到6號信箱考察,不知道當年沒有在此住宿,要是在這里住宿的,恐怕這里往后開發成旅游景區,招待所又有的吹了。

80年代后中蘇進入冷戰期,兩虎相爭卻給我國帶來難得的穩定期。特別是85年過后蘇聯出兵阿富汗削弱自身實力,跟美國搞冷戰最后把自己搞得岌岌可危。我國趁著難得的和平環境大搞經濟建設,同時還大量裁軍,很多的軍工單位逐步被取消。改革開放后804庫的功能逐漸減弱,于1982年撤銷。805庫由于后來體制改革和經濟建設發展等諸多因素并入其它部位的檔案館,1988年805庫也完成它的歷史使命。

804庫和805庫在備戰時期隱藏在山溝里20年,最后因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而搬離出深山老林走向城市。來得突然走得也匆匆,留下的是閑置而又老舊的建筑物,還有就是默默奉獻的第一代三線人,這里沒有滄桑,有的就是那段熱血的青春還有難以忘懷的記憶。很多地方的三線廠現在都將三線建設時期遺留下的建筑物打造成以三線文化為主題的觀光園,不知銅川的三線廠未來如何,如果有,三線廠舊址又迎來新的春天,有點期待,同時致敬老一輩三線人。

關鍵詞: 稀有金屬 經濟建設 工作人員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