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西渭一體化如何推進?對西安都市圈發展影響幾何?

時間:2022-04-25 16:52:54    來源:騰訊網    

隨著國家級西安都市圈的批復,關中平原城市群空間格局也隨之發生轉變,“一體化”應該是被提及最多的詞匯了。西安要建設都市圈,與周邊城市的聯系必將變得更加緊密,在構建“一核、兩軸、多組團”的空間格局下,“西渭一體化”悄然出圈,成為繼西咸一體化之后又一熱門話題。

今年3月,在渭南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動“西渭融合”提速再次被提及。

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推動“西渭融合”提速:加快西安地鐵富平段實施,規劃對接西安地鐵延伸主城區。以建設西安都市圈產業承載地為引領,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厚植人力、成本、配套優勢,加快形成“引企、成鏈、聚群、協同”產業承載生態,構建以我為主、優勢互補、差異發展、多元支撐、精準融合的西渭融合新格局

西渭一體化是指通過資源、市場等經濟要素整合,實現西安和渭南兩市交通互聯、產業協同、經濟融合的發展模式,是西渭融合發展的必然結果。

2013年6月西安與渭南正式簽訂《關于加快西渭融合發展戰略合作的框架協議》,西渭融合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此后西安與渭南兩市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在交通規劃、產業發展上合作不斷。

2017年2月西安與渭南簽署《建設富閻產業合作園區框架協議》,富閻一體化拉開帷幕,富閻產業合作園區的建設,使西渭融合邁入了實質性的步伐。

2021年6月由曲江新區主導建設、西安渭南合作共建的西渭東區正式成立,規劃范圍:東至石堤河,西至赤水河,南至南塬,北至老西潼公路。西渭東區的成立再次給西渭融合發展按下了快進鍵。

從時間和頻率上看,西咸一體化要比西渭一體化提出早得多,次數也更多,并且西安和咸陽兩市主城區相距僅十余公里,建成區已經連成一片,一體化、同城化是必經之路。

而渭南主城區距離西安約51公里,從空間距離上就給一體化發展帶來了不小的阻礙,加之喊了二十多年的西咸一體化效果并不盡人意,使很多人質疑甚至不看好距離更遠的西渭一體化。

然而自西渭融合提出以來,渭南對于西渭一體化的積極性絲毫不弱于咸陽,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近些年,西渭融合進展迅速、動作頻頻,而大眾對于西渭融合發展的期望也越來越高。

渭南市區

那么,西渭融合該如何快速推進,最終實現渭南與西安一體化、同城化發展呢?

結合當前發展狀況和發展趨勢,應該將西渭融合分為渭南市主城區、富閻產業協作區、西渭東區三大板塊,從交通互聯互通、產業協同、資源要素共享三個方面實施。

交通互聯,打造一小時公交圈

目前西渭融合最大的阻礙不是距離而是交通和出行效率,渭南主城區距離西安主城區約51公里,而西安地鐵9號線終點站秦陵西站距離渭南主城區約25公里,兩市目前還沒有公交地鐵相通,只能通過火車、高鐵、客運大巴和自駕往返兩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渭南北站

昆山與上海主城區距離約60公里,在上海公交地鐵與昆山無縫對接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工作在上海居住在昆山,交通效率提高了、通勤時間縮短了,距離也就不再是問題,所以歸根結底還是效率的問題。

所以,如果能將西安地鐵9號線東延至渭南主城區,并開通常態化公交運行,將極大地提高往返兩地的出行效率,降低通勤時間,提升兩城的人員往來和經濟往來密切度。如此,我們也可以實現工作在西安居住在渭南,這將進一步激活渭南經濟,從而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而政府對此也有明確表態,在今年3月底的渭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明確提出要加快西安地鐵富平段實施,規劃對接西安地鐵延伸主城區。

還應進一步加強富閻板塊與西安主城區和渭南主城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融入大西安“北跨”戰略,積極與曲江文旅集團對接,優化服務和管理體系,借力曲江文旅品牌優勢,高效、高質量打造西渭東區文化旅游示范區。

產業協同

富閻產業協作區是西渭一體化的先行者,2018年陜西省印發的《關于支持富閻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富閻一體化的定位為:軍民融合發展創新示范區、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新型城鎮化示范區、都市農業和文化旅游基地。

今年富閻產業合作園區共安排重點建設項目61個,總投資259.49億元。航空、汽車等高端裝備制造是富閻產業合作園的重頭戲,依托中國唯一的國家級陜西航空產業基地,努力將富閻產業協作區建成陜西航空、汽車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聚集地。

作為陜西的“東大門”和黃河金三角示范區主要城市之一,渭南市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渭南要找準自身角色定位,形成“西安研發,渭南制造”或“西安生產,渭南配套”的格局。既要配合西安都市圈建設,又要避免被西安虹吸。

在產業協同上,應做到分工明確、各展其長、揚長避短。可聯合建立科技企業孵化器,共享科技成果,借助西安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提升渭南產業含金量,助推渭南產業向高效化、科技化、高端化轉型升級。

資源要素共享

渭南是陜西人口第二大城市,人口總量僅次于西安,但也是人口流出大市,有著充足且廉價的人力資源優勢卻不能在本市得到高效利用。

而“西安研發,渭南制造”模式將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西安可以享受到渭南更低的成本優勢,渭南可以享受西安帶來的產業紅利,實現共享雙贏。

西安是旅游大市,年接待境內外游客超過3億人次,而渭南的旅游資源豐富,但接待游客人數卻要遠小于西安,可以依托西安龐大的游客人數和旅游市場,加大兩地的文化旅游產業合作,努力將西安的游客吸引到渭南來。

同時借鑒西安的景區建設、運營、管理以及文旅融合經驗,提升渭南旅游服務業質量,打造渭南旅游品牌。

華山

去年成立的西渭東區,將使西安與渭南在文旅融合上更上一層樓,也為渭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增添無限遐想空間。

西渭東區由兩市共同開發、曲江主導建設,將打造集文化創意、綠色康養、休閑度假、文化旅游為一體的區域高品質發展樣板區,成為臨渭區、華州區全域旅游示范區,極大地促進華州區與主城區的融合,加速主城區東拓。

隨著西渭融合的不斷深入,西安與渭南也必將實現“一體化”、“同城化”發展,成為西安都市圈濃墨重彩的一筆,助力西安都市圈引領輻射關中乃至西北地區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西安地鐵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