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軒教育思想的實踐成功者——楊鶴續
作者:楊婉姝
一、楊氏家族的八弟在咸林成才
先父楊鶴續,乳名續祖,字曼青,辛亥年正月初一生于龍潭堡祖宅,與先祖父的生日都巧逢正月初一,但年份相差了五十多年,近于一個花甲,兩代人年齡相距甚大。
華縣龍潭堡楊家祖宅 侯佳佳攝
他在楊氏家族字輩中排行第八。
祖父一生務農,一年四季勤勞耕作,為人寬厚而吶言。祖母比祖父小二十多歲,是祖父第二次續弦的妻室。祖母精明能干,善于理家,性格溫和,在家族中尊長愛幼。與妯娌和睦相處,她發現自己的兒子聰明,而丈夫過六十又不善理家事,一天,她自己就領兒子去見松軒先生。
“你大哥,你看這娃能念書嗎?”
松軒先生看著有一雙大眼睛的瘦弱小男孩,憐愛之心油然而生:“你想念書嗎?”
“哥,我想念!”小男孩怯生生的回答 。
“好,那就進蒙養學堂!”松軒先生對這個小弟的回答很高興,拉著他的手又叮嚀說:“楊家子弟必須讀書。”
就這樣,我的父親進了龍潭的蒙養學堂。
在我們小的時候 ,父親曾不止一次地對我們講過:“我小時候聽上過私塾的人說,先生教的書聽不懂,還老挨打受罰……進了蒙養學堂,發的書有字有畫,我讀起來很有興趣,老師教的字當天就會讀會寫。我還照著書上的圖畫,畫畫兒呢,你老大(指松軒先生)每次到學堂來總要考我學過的字…….”
這樣的新式學堂,當時唯有我們龍潭堡才有,是松軒先生開辦新式教育的第一個試驗。先父就是在這里受到良好的小學教育,為他一生求學、做事的打下了基礎 。
他在蒙養學堂讀書時,一直成績優秀,松軒先生很高興,認為這個八弟是楊氏家族的一個可塑之才。于是,他讀完蒙養學堂后,又領他去考縣教育研究會辦的高等學校,現在還可在《陜西省關中道華縣教育會附設高級小學校第一級學生畢業表》的二十六人的名單中看到他的名字。
高小畢業后他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咸林中學。在咸林中學求學期間,松軒先生在思想上對他引導,講做人做事的道理;在經濟上全力資助,使其能在校安心讀書。松軒先生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他,是他學習做人的楷模。
咸中舊照
如前所述,先父與祖父的年齡相差很大,他從咸中畢業時,祖父已70多歲了。一個靠農耕為生的家庭,一個70歲的老翁,是絕對無力支撐兒子上學的。父親曾對我們講過“不是你老大,我這輩子是念不起書的,更別說上咸中了”。先父是楊家鶴字輩的,從五伯到十叔六人中唯一讀到中學的。今天看來,這是極其平常的事,但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卻是件大事。咸林中學在先父這一屆只畢業有12人,一位七旬農家老翁的兒子竟然畢業于咸中,這一時在鄉間成了美談。
楊家就是出讀書人啊!龍潭的人們一邊贊嘆著,一邊用先父及他的兄長的事例教育著自己的子孫。
1928年12月30日,松軒先生在咸中突然去世,當時“闔邑人奔走哭嚎,有如履冰天雪地,大殮時各界臨吊,莫不痛哭失聲。”
伯父辭世,楊氏家族頃刻間失去巨擘,而先父也突然失去了思想行為的導師和生活經濟的支柱,這對一個十八九的少年,猶如是晴天霹靂。
歷經這場些災難,他一下子成熟了,一個弱冠少年必須獨立面對人生。
二、服務社會,創辦大荔農棉試驗場
1929年夏,結束了求學生涯的他,準備用自己的所學走入社會了,從何做起呢?他記得大哥的話:“其最切實大用大效、小用小效者,莫如農醫兩途。”
況且在咸中時,更是參加過許多園藝實踐課,使他在這方面興趣甚濃。于是,他決定致力于農。
1934年4月,陜西省棉產改進所成立,在涇陽縣全楊村設立陜西棉產改進所涇陽棉作試驗場,有試驗地50畝。5月,在大荔縣邊張營村北設陜西省棉產改進所棉作試驗場洛惠分場,有土地1000畝,進行棉花育種、栽培試驗。次年,涇陽縣的棉作試驗場和大荔農棉試驗場重點進行棉花、小麥綜合性農事試驗研究。據白石村焦炳寅回憶講,父親在涇陽農場工作期間,曾帶他去涇陽農場干了幾年。父親在華縣買了一個軋花機的皮帶輪子,他們兩個人背著步行到涇陽,廠里的工作人員見面后都親切地打招呼“楊廠長回來了。”在農場他和其他工人住在大房子里,父親有單獨的房舍,吃飯也不在一起。1938年,父親又被派往大荔,籌建大荔試驗場。由于他在咸中受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訓練,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到大荔后,能抓住重點,很快進入工作狀態,全身心投入建場前期工作,負責征地、雇工等事項。他以極端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工作,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終于,一個占地1000畝棉作試驗場在大荔邊營村北按期建成。這是我省早期最大的棉作試驗基地 。
隨后,先父向專家學習棉花選種、育種、育苗技術,回來培訓工人,培育出棉花優良品種,并獲得高產,開關中地區棉作試驗之先河。
楊鶴續在大荔縣邊張營的住所 楊濤攝
這里插敘一段:在大荔棉作試驗場建設初具規模、進入全面試驗階段,抗日戰爭爆發了,黃河東岸成為全體軍民為把日寇趕出中國奮勇激戰的戰場,黃河西岸成為支持持久戰和戰后中國的建設而加緊科學研究的試驗場。
先父曾對我們講過,那時候日本鬼子轟炸西安的飛機,常從試驗場的農田上空飛過。開始大家很害怕,上千畝的試驗場,往哪里藏啊?他急中生智喊道:“臥倒!”大家就躺在棉花的行間,以棉苗掩護,飛機飛過后,爬起來照樣在田間工作。后來,他們春天穿土黃色的工作服,夏秋兩季則穿綠色工作服來保護自身的安全。戰火連天,試驗條件很難保證,有時連吃飯都成問題。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他時常想到松軒先生“二兩銀子半碗油”的艱難辦學歷程,他以“阻力即動力”努力工作。
三、在陜西省工業試驗所
抗日戰爭勝利后,先父到陜西省工業試驗所工作。那時候我國能有什么工業?只能做一些基礎試驗研究。我只記得他在家里能配制墨汁、墨水、糊精等。現在看起來很簡單,請記著這是60年前的試驗品啊!他能釀制食醋、醬油,能烤面包、餅干……這又是食品工業了。這一切可能和他在工業試驗所的工作有關吧。他能查閱外文期刊,能用外文書寫。這些能力與咸林中學雄厚的教育功底密切相關,因為咸林中學就很重視實驗。到1928年,學校有聲、光、電、氣、化等設備數千種,學生受益匪淺,且影響終生。
四、一個普及科學知識的先行者
先父在去世前兩年多,病居龍潭堡,不能參加體力勞動,但仍樂于試驗 和創新,終生不倦。
他看了小麥生長情況,分析我們家的一片麥田缺乏鱗肥,即向西安郵購了骨粉。施過骨粉的小麥,顆粒飽滿,且提早成熟,取得了豐收。他說植物焚燒后的草木灰是鉀肥,是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元素,施鉀肥后,植物莖桿堅挺,抗倒伏,但鉀肥不能與人糞尿混合。在農村常以燒炕、灶火的草木灰墊茅坑 ,他就向大家宣傳不要這樣做,要把草木灰直接向農作物施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地里種的紅薯苗長大后需要翻蔓,以免葉節處長出的須根再扎入土壤,又生了小塊莖,而影響主根處生長的紅薯產量,他就在地里給紅薯搭架避免了多次翻藤之苦,增加了紅薯產量。他給棉花適時掐尖,防止棉苗瘋長,保證了留的花苞開花結棉桃,既節約土地肥力,又能保證棉花增產。噢!別忘了,他可是30年代大荔棉作實驗場的專家啊!他會嫁接果樹,使多年不掛果的樹,能枝繁葉茂,果實累累。他講植物的光合作用,講生長競爭,為什么竹園里的樹長得既高又直?是因為樹冠必須長到高于竹梢,才能接觸到陽光,從而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樹的主干拼命往上長……許許多多的事例都是發生在五六十年前的生動科普課。
先父教給我們做人的規矩。他說,人要憑自己的本事求生,絕不能貪圖別人的財物,不能接受不該接受的東西,而且要避免嫌疑,“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愛護自己的聲譽甚于生命。清清白白做人,規規矩矩做事。
先父一生太短暫了,他只活了42歲,但在他短暫的生命歷程中,還是有許多東西值得總結。他在龍潭蒙養學堂,在華縣教育會高小、在咸林中學,有幸系統地接受了新式基礎教育,而形成了他健全的人格以及愛鄉、愛國的優良品德。松軒先生的“國無學不能自立,人無學不能自存”“學能改變氣質,雖愚可至于明,雖柔可至于強”“學生為國家主人……即將來國家社會的健全分子”等辦學理論在他身上得到了證明。
嚴父楊鶴續、慈母周秀霞紀念臺 楊鐘敏攝
先父過早離去,我們姐弟4人備嘗少年喪父之痛。只有在新中國,我們才能成才。我們中兩人從咸林中學畢業。這篇追憶文章,是為咸中百年校慶,獻給我們楊家八門中這一支父女兩代三人的母校——咸林中學。愿咸中育才成林,郁郁蔥蔥!
圖文來源:《我的老家在龍潭》
原文作者:楊婉姝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薈萃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10月28日,山東發布了前三季度的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64409億元,同比增長4 0%。跑贏3 0%的全國大盤,經濟大省山東交出了一
2022-10-29 15:41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解強民通訊員姜雁群濟南報道10月28日,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設備工程開工活動在稻香站舉行,標志著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
2022-10-29 15:32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梁雯濟南報道11月9日至10日,2022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會將于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次大會主題為“創新引領發展數
2022-10-29 15:36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孫杰濟南報道10月28日,由中國聯合國協會主辦、外交部國際司支持、山東大學承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模擬聯合國大會開幕。此次
2022-10-29 15:42
測評每天護膚一小步變美就更進一步啦,因為對于好肌膚,我們不管是化妝還是素顏都會顯得好看,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親自測評護膚品--鄭
2022-10-29 14:12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申家鑫通訊員劉亞楠報道中國民航將自2022年10月30日至2023年3月25日執行2022 23年冬春航季航班計劃。新航季,山東省機
2022-10-29 07:49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杜虹曉畢勝濟南報道近日,濟南市市中區民警在巡邏時發現,轄區內多處隔離護欄陸續失蹤。據統計,丟失護欄50余節,共計約1
2022-10-29 07:45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張海振濟南報道10月28日,濟南市歷下區城管局在東關街道萬科海晏門小區舉辦“金秋十月迎碩果垃圾分類見行動”——“黨建
2022-10-29 07:31
10月28日,山東省統計局官方網站發布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山東全省經濟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大眾日報
2022-10-29 07:39
2022年10月28日0時至24時,全省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例,其中青島2例,均系重點人員篩查檢出;濱州1例,系集中隔離點檢出。新增本土無癥狀感
2022-10-29 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