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青島搭建縣域健共體 為村民筑牢“健康墻”

時間:2021-08-10 15:31:37    來源:青島日報    

“喂!120,我工友突然摔倒了,話都說不清楚了……”不久前,青島西海岸新區泊里中心衛生院急救站接到120指揮中心的任務后立即出診,問診檢查后初步考慮為 “急腦卒中”,隨即將患者送到衛生院急診科。在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健共體總院急診科下派專家指導下,醫護齊心協力為患者進行靜脈溶栓,終使其轉危為安。

“鄉鎮醫療衛生機構設備和技術落后,只能治療頭疼腦熱”,這是許多人對鄉鎮醫療衛生機構的固有印象。然而,像靜脈溶栓這樣緊急的搶救措施如今卻能在鄉鎮衛生院開展,源于年來青島不斷“升級”縣域基層衛生健康服務,為村民筑牢“健康墻”,讓他們在家門口看病更方便、更省心、更省錢。

村民的“小確幸”,在家門口治大病的感覺真好

“我做了十幾年透析了,以往每周三天都得坐公交車去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每次來回至少得三個小時,可算折騰夠了。”泊里居民封志勝告訴記者,今年1月,青島西海岸新區泊里衛生院血液透析室投入使用,區人民醫院的專家還長期駐扎。“我從家騎電動三輪車到這里只需要十分鐘,在家門口治療的感覺真好。”

得益于健共體的成立,如今,像血液透析、靜脈溶栓這種技術含量較高的治療項目也可以在鄉鎮醫療機構開展。2018年,青島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與包括泊里中心衛生院在內的9家基層醫療單位組成健共體,實行人、財、物一體化管理,設立藥品耗材、財務醫保、醫療質量、信息數據等六大統管部門,建立人員流動、專科聯動等八項機制,實現了醫療服務同質化,真正在基層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像這樣的健共體青島還有許多。截至2020年,青島市已建成18個縣域健共體,126家鎮街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600余家村衛生室及社區衛生服務站參與其中,圍繞醫學影像、遠程醫療、檢查檢驗、病理診斷、消毒供應等方面建成了60個集中服務中心。2020年,健共體完成影像遠程診斷3000余次,醫療遠程診斷1.2萬余人次,健共體外住院人次占比較2018年下降5個百分點以上,部分區市健共體內基層診療人次占比達到65%左右。

不僅如此,今年4月,青島正式啟動新門診保障試點工作,分別從嶗山區、城陽區和西海岸新區篩選兩個基層衛生機構作為試點單位,擴大村鎮藥品、診療、報銷范圍,從根源解決居民買藥難、醫保額度不夠等問題。新門診保障制度報銷比例在一定范圍內根據費用逐檔遞增,比如居民徐先生時用藥較多,試點后直接進入二檔,使用基本藥物可以報銷70%,職工董先生進入二檔以后報銷80%,報銷比例都比原來提高了10%;原來社區門診不報銷的彩超、X射線數字化攝影(CR)等診療項目試點后也納入了報銷范圍。

鄉醫的心踏實了,在崗鄉醫社會保障完善了

如何讓村衛生室在健康鄉村建設中發揮出更高的水?其中一個重要答案是留住鄉醫、培養鄉醫。如果基層沒有人才,老百姓還是會選擇去大醫院看病。

年來青島市積極探索市(縣級)管鎮用、市(縣級)鎮村一體化等基層人才管理模式,提高鄉村醫生待遇、完善人才引進機制、改善農村醫療環境,完善在崗鄉村醫生社會保障被列入了今年的市辦實事。

“加上基本藥物補助、公衛項目補助等,每個月收入5000元左右,今年市里又給符合條件的鄉醫入了養老保險,各項保障越來越完善,我們心里更踏實也更有干勁了。”膠州市鋪集鎮逄家溝村衛生室的張啟聚高興地告訴記者。不僅如此,現在的鄉醫在職稱上也有了明確的晉升空間,有畢業證或者鄉村醫生證就可以考助理醫師或助理醫生,還有機會考取執業醫師或者主治醫師資格證。

2018年全市村衛生室基本藥物補助全面提高,由原來的6000元/人/年提高至12000元/人/年,增長1倍,人均收入增加萬元。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共為20489名符合條件的老年鄉村醫生發放資金補助5.1億元,解決了老年鄉村醫生的后顧之憂。

如今,鄉醫的工作環境也今非昔比。為從根本上改善基層醫療條件,打造溫馨就醫環境,青島市按照“外觀標識統一、內部布局合理、環境溫馨雅潔”的要求,每年都會對老舊、落后基層醫生衛生機構進行改擴建并合理布局;同時通過醫療設備升級和信息化建設,配備智能隨訪箱、健康查體車等智能化服務終端,便捷開展預約診療、雙向轉診、健康管理、遠程醫療等服務,方便了患者看病就醫。

政府的“大棋盤”,讓基層托起一個“整合型醫療衛生體系”

基層是慢病防治的主戰場。然而,“三高”病人的管理率不足三成、治療率僅維持在三成左右。2018年,青島市在做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礎上,以家庭醫生簽約為抓手,在城陽區試點開展“三高共管、三級協同”醫防融合服務模式,將轄區內慢病患者納入“三高共管”慢病管理信息系統臺,利用通暢的上下轉診為“三高”人群提供集飲食、運動、用藥、教育、檢測等規范化管理和全程保健。

2019年,城陽區“三高共管、三級協同”醫防融合服務模式被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為醫改重要成效。記者獲悉,截至2020年底,青島共有82351名“三高人士”納入信息化臺管理,高血壓治療率42.81%,糖尿病治療率31.02%,高血脂治療率53.44%,整體治療率相比2019年均提高7.3%。

順應人民群眾對健康的新期待,需要不斷鞏固擴大改革成效。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市基層衛生健康工作將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奮力推進基層衛生健康工作高質量發展。據悉,今年起,我市新建或由衛生院轉型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照社區醫院標準建設,積極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社區醫院。年內,社區醫院將覆蓋80%以上的區市。年內不低于15%的鎮街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70%達到基本標準,50%達到省提升標準。

我市將深入推進緊密型健共體建設,以 “縣強、鄉活、村穩、上下聯、信息通”為目標,進一步完善黨委政府主導、部門協調聯動的健共體管理體制,優化縣域健共體內部運行機制,推進健共體內實行居民醫保基金按區域人頭總額付費和公共衛生服務資金打包預付政策,探索推動健共體內遠程診療和集中服務市場化運作,加快推進二級醫院、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通訊員 陳方超)

關鍵詞: 青島市 縣域健共體 健康墻 家門口看病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