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聚焦關鍵之年 做好九個方面重點工作 狠抓九大提升

時間:2022-03-14 11:32:46    來源: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端    

2022年是我們喜迎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

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之年

也是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重要之年

我們要全力以赴做好

2022年九個方面重點工作

狠抓九大提升

為實現五年奮斗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西安新農村建設激發新活力。(資料圖片)

重點工作之1

狠抓支柱產業壯大和產業鏈水平提升

——深入實施“鏈長制”

●開展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加快完善19條重點產業鏈。

●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

——做大做強6大支柱產業

●以特色產業培育優質企業,以企業發展帶動產業提升,壯大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以不低于兩位數的增長速度,邁出倍增計劃第一步。

——以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高質量發展

●全面實施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年行動,高效率推進897個市級重點項目,年度投資額5000億元以上。

●圍繞新技術成果、重點產業鏈和政府專項債券等,謀劃包裝一批高質量項目。

——大力開展招商引資

●實施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投行思維招商、重點區域招商,引進一批含金量足、含綠量多、含新量高的大企業好項目,增強產業發展后勁。

●實際利用內資達到3500億元以上,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00億美元以上。

重點工作之2

狠抓秦創原平臺建設和創新能力提升

——強化創新平臺支撐

●建成運行國家超算西安中心和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推進先進阿秒激光等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參與空天動力陜西實驗室建設。

●高標準建設國家硬科技創新示范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推進秦創原“一中心一平臺一公司”建設。

——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轉化

●推廣“一院一所”模式和西工大成果轉化3項改革。

●加大新技術新產品應用示范支持力度。

●年內推進500項科技成果項目就地轉化。

●秦創原總窗口完成科技成果轉化并注冊公司超過200個。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建成市級以上創新聯合體、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等研發平臺40個。

●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700家。

●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設立100億元創新投資基金,新增12家上市公司。

——加大創新人才引育力度

●升級“西安英才計劃”,擴大人才發展基金規模,建設一批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基地。

●支持科研人員帶成果、帶技術、帶團隊創辦領辦企業,促進“人才鏈+資金鏈+產業鏈”深度融合。

●累計引進培育國內外頂尖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及地方級領軍人才1400名。

重點工作之3

狠抓城市綜合能級提升

——優化城市空間格局

●編制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建設資源規劃“一張圖”平臺。

●強化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建立“留白留綠”機制,劃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和歷史文化保護控制線。

●制定“南控、北跨、西融、東拓、中優”空間發展戰略實施規劃,明確階段性工作重點和任務。

——建設現代化西安都市圈

●加快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健全完善聯席會議機制,在城鄉規劃、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治理、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領域促進一體化發展。

●加快地鐵16號線、1號線三期和16條主干道路等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主城區與渭北工業區道路連通,加快地鐵10號線建設,推動渭河兩岸產業互補、交通互聯、深度融合。

●推進西安與富閻板塊互聯互通工程,啟動西安至富閻及渭南軌道交通建設,實質性推進西渭融合。

——全面增強吸引力

●完善提升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優質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建設“一刻鐘便民服務圈”。

●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大“國際美食之都”建設力度,提升鐘樓—南門、小寨—大雁塔等商圈和大唐不夜城、易俗社等特色商業街區品質。

●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建設,發展首店經濟、夜間經濟、免稅經濟。

●開展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更好服務市場主體,增強對人才、產業、技術、資金、資源的吸引力。

——推動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堅持“房住不炒”,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

●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需求。

重點工作之4

狠抓開發區運行機制優化提升

——明晰功能定位

●高標準編制開發區重點產業投資促進規劃,加強市級統籌,形成錯位發展格局。

●以去行政化為導向,深化體制改革,優化開發區職能配置,逐步精簡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明晰開發區和行政區責權利清單,讓開發區發展回歸本源、輕裝上陣。

——理順管理機制

●進一步創新管理運行機制,調整優化管委會工作機構。

●推行園區“公司制”管理模式,實現企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

——突出效能結果導向

●堅持“以績效論英雄”,建立差異化考核激勵機制。

●打造懂經濟懂市場、會招商會服務的“野戰部隊”。

重點工作之5

狠抓城市建設管理服務水平提升

——高標準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推進機場三期、西安東站、地鐵三期、鄠周眉高速、藍田通用機場等重大工程,加快構建立體高效的綜合交通路網體系。

●加密優化公交出行線路,實施智慧交通工程,推進地鐵、公交、快速路和城市慢行系統協同銜接,優化提高交通出行效率。

●持續完善城市管網電網等配套。

——有序推進城市更新

●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著力解決基礎配套、公共服務、人員管理等突出問題。

●尊重城市歷史風貌,有序推進城墻內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及城墻外圍建筑風格規范提升。

●加快三學街等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加強古跡遺址、名鎮名村等城市文脈保護,讓文化融入城市肌理。

——創新城市治理方式

●積極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強化黨建引領,整合優化網格資源,加強專兼職網格員隊伍建設,健全獎勵保障機制。

●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社區、單元樓棟下移,提升平急結合基層治理能力。

●提高城市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加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綜合指揮中心,推動智慧社區、智慧學校、智慧醫院、智慧交通等建設,讓城市運行更智慧、更高效、更安全。

重點工作之6

狠抓公共衛生體系完善和應急響應能力提升

——健全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轉換機制

●完善重大疫情監測預警、預防控制、流調溯源、檢測檢驗、醫療救治、隔離場所、物資保障體系。

●推進“三公(工)”深度融合,真正做到急時要求落在平時、平時備戰急時需求。

——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健全公共衛生重大風險研判、評估、決策、防控協同機制,提高早期發現和預警監測能力。

●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織密織牢第一道防線。

——健全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機制

●建立健全集中統一高效的應急指揮體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統有序、條塊暢達、執行有力。

●加強重要物資儲備和產能保障,確保關鍵時刻調得出、用得上。

——優化重大疫情救治體系

●推進市級重點醫院、救治基地和平急結合傳染病院建設,構建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救治網絡。

●加大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建立疾病控制和衛生應急培訓基地,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隊伍。

——加強城市應急能力建設

●建立上下貫通、協調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完善風險評估、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機制。

●加強應急預案管理,健全應急指揮體系,超前布局城市應急救援和物資儲備系統,全面提升城市應急響應能力。

重點工作之7

狠抓對外貿易提質增量和對外開放水平提升

——推動陸港空港協同發展

●加快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深入實施西安港擴能優化行動,積極拓展多式聯運,完善數字金融服務平臺功能,深化通關便利化改革。

●培育壯大航空樞紐保障業、臨空先進制造業、臨空高端服務業,打造臨空產業集群,建好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

——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加快建設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產業轉移承接中心和綜保區“五大中心”。

●支持加工貿易企業拓展國內市場,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

●全面深化西安、西咸新區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加強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建設。

●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開放。

——提升對外貿易規模水平

●建好自貿區、綜保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平臺。

●發揮三星、美光等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支持陜汽、隆基、法士特等本土優勢企業走出去,大力發展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貿易,建設一批境外經貿合作區。

●積極培育壯大中小外貿企業,幫扶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發展海外倉、外綜服、保稅維修、離岸貿易等外貿新業態。

●進出口總額達到4800億元、增速10%以上。

重點工作之8

狠抓生態環境質量提升

——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

●加大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力度,積極參與秦嶺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

●完善綜合監管平臺功能,健全常態化長效化保護機制。

——系統推進河湖水系綜合治理

●推進引漢濟渭、引藍濟李等重點供水工程,加快調蓄水庫建設進度,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

●加快城區雨污分流全覆蓋,確保水生態環境安全。

——強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

●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加快重點污染企業搬遷,建設綠色物流體系,推動多污染物協同控制。

●推進資源循環利用“三基地一中心”項目建設,提升污泥、污水、生活垃圾、固體廢棄物、醫療廢棄物等處置能力。

——實施“雙碳”西安行動

●科學制定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嚴控“兩高”項目,大力發展清潔生產。

●倡導推廣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等低碳生活方式。

重點工作之9

狠抓鄉村振興促城鄉融合發展水平提升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強化動態監測幫扶,加大鄉村振興重點縣幫扶力度。

●加強易地搬遷后續扶持。

●深化太倉—周至協作,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建設。

●做大做強重要農產品保供基地、沿渭設施蔬菜產業帶和周至獼猴桃、鄠邑葡萄、臨潼石榴等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特色產業。

●發展休閑農業、創意農業、生態農業等新業態。

●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引領,推動楊凌農業科技資源在西安活化利用。

——全面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推進高陵、閻良、西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接合片區建設。

●深化“三變”改革,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扎實推進鄉村建設

●深入推進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持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一批美麗鄉村示范村、數字鄉村。

特別強調

——要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切實守牢安全底線。

——要始終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確保不出問題。

——要嚴密防范化解經濟領域重大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要妥善處置社會領域重大風險,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抓好城市防洪排澇能力提升、電力擴能、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森林防火和自然災害防控。

——要長期從緊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守護好市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圖/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王健

編輯:芝伊

審核:初墨、文岳

出品:西安報業傳媒集團

西安報業·西安日報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摘編

關鍵詞: 重點工作 應急響應 加工貿易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