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陜西夜塬遺址出土“舊石器時代”石制品1.2萬余件

時間:2022-03-15 17:53:01    來源:騰訊網    

本報訊(記者 魏建軍)3月15日,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最新考古發現,在位于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四皓街道柳林社區的夜塬遺址,出土代石制品1.2萬余件,包含石核、石片、斷塊、碎屑、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手斧、手鎬、石球等,此次發現為研究南盆地早期人類在盆地生活狀態乃至秦嶺地區舊石器文化的發展過程具有重要價值。

夜塬遺址發掘現場

夜塬遺址距洛南縣城中心約4千米,處在南洛河與其南部支流縣河之間,屬于曠野類型舊石器遺址。為配合洛南縣翠微花園工程項目建設,保護和搶救歷史文化遺產,經國家文物局批準,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商洛市博物館(商洛市考古隊)、洛南縣博物館等單位聯合組成考古隊,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對該遺址進行了正式考古發掘。

出土的石制品密集分布

“夜塬遺址是目前洛南盆地發掘地層深度最大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此次發現進一步確認了阿舍利類型石器工業在洛南盆地的流行時代為距今25至5萬年左右,對于研究舊石器時代東西方人類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義?!币管z址項目負責人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張改課說。

此次發掘的區域位于遺址東南部,發掘面積500平方米。目前可見的地層堆積分為36層,深度達22.8米,發掘深度在國內也較為罕見。通過對地層堆積特點和石制品特征的觀察,考古人員初步認為夜塬遺址含古人類文化遺存的地層不晚于距今約60萬前的中更新世早期時便已經開始形成,那時已有古人類在洛南盆地活動,當時人類的石器加工技術屬于“簡單石核-石片技術”體系;從距今約25萬年前后的中更新世晚期開始,人類活動進入繁盛期,并一直延續至距今約7萬年前后的晚更新世早期,古人類在此期間留下了比較豐富的阿舍利工業類型的石器制品。

出土的手鎬

據了解,洛南盆地是目前中國舊石器時代遺址分布最密集、出土石制品最多的地區之一,在世界舊石器遺址中占據重要地位,被認為是東亞地區阿舍利工業類型石器最集中、最豐富的發現地。

出土的石球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關鍵詞: 舊石器時代 開始形成 項目負責人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