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魔幻!西安新房漲幅全國,二手連跌5個月,背后的真相是……

時間:2022-03-19 14:37:32    來源:騰訊網    

2016年后,西安樓市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房價連漲60多個月。

一路上揚的房價讓上車早的幾乎都實現資產翻翻,持續觀望的只能望房興嘆。

不過,最近各方市場數據卻令人迷惑。

PART 1

迷惑一:70城數據,新房領漲,二手房下跌。

前兩天,國家70城房價數據公布,西安的新房、二手房卻讓人有點看不明白。

注: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官網

從上面這個圖可見:2021年11月,西安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指數連續上漲68個月,2021年12月首次出現下降,1月份持平,但2月份環比漲幅卻高達1%,領漲全國

二手房在經歷去年兩批次指導價后,終于在去年10月份開始環比下降,今年1月份持平,但2月份繼續環比下跌0.3%!

數據可以說是撲朔迷離,新房漲價,二手房持續下跌,在金三銀四前,這究竟意味著樓市要回暖了,還是會繼續橫盤?

PART 2

迷惑二:新房、二手房成交量暴增?

單純的價格環比變動已經難以直接反映市場現狀,我再來看看機構統計的新房、二手房成交量價。

根據天正顧問的數據,2月份西安二手房成交3113套,環比上升620%!

但同比去年2月下降27.2%,此外,價格其實也是環比下降5.83%,說明二手房當下的情況就是降價走量,而且依舊沒有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再看新房的成交量價變化。2月份整個大西安成交量環比增長148%,而且同比去年2月增長57%,但成交均價(15404元/㎡)環比下跌3%。

發現沒有,新房的機構統計數據和70城數據出現了背離!這應該是數據統計口徑的問題:

70城數據統計的是行政范圍,機構統計的包含西咸新區等區域的數據。合理的解釋是:

西安主城區的新房價格在高地價下,房價漲幅不小,但西咸新區等外圍區域成交價下降。

PART 3

疑問:西安樓市的市場現狀究竟如何?

基于前面的分析,可以對當下市場得出三點結論:

一、從成交量看,西安自疫情后,新房、二手房成交量都有所回暖。

新房主要是網簽數據滯后,二手房主要是基于1月疫情的低基數,市場尚未完全回暖。

二、從價格來看,二手房進入以價換量的階段新房主城價格上漲,外圍區域下降。

主城區新房價格的上漲主要是大量高地價改善項目帶來的,外圍區域的降價則和去年限購范圍擴大到能源金貿區、灃西部分區域相關。

三、從新房和二手房價格關系看,二手房現在均價反而比新房低,二手房在近半年的下跌后,目前價格水分已經沒有多少。

以大明宮板塊為例,最近推出的新房,1.9萬起的毛坯價加上裝修包基本就在2.2萬了,而周邊的次新房(沒有指導價)目前均價也不過1.9-2萬。

PART 4

從上面市場現狀的判斷來看,西安接下來很可能進入橫盤通道。主要基于以下三個原因:

一、從全國看,對房地產的定位和預期已經改變。

當下房地產對經濟的“負外部性”已經大于正外部性。堅定看漲和投資的已經不多。預期一旦形成是很難扭轉的,包括前兩天中央金融委的利好其實也更多是托底作用。

二、從城市看,西安發展從“高速粗放期”轉向夯實。

過去5年,西安優先發展的是城市基建、人口吸納,這個過程是立竿見影的。

但接下來,西安都市圈的整合,秦創原、高新三期招商引資的落地以及產能形成,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等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三、從樓市看,西安新房、二手房高速發展期已過。

當下西安新房改善化已成定勢,其客戶基本都是二次置業,而二手房主要容納大量首次剛需置業,當下二手房流動性降低也會限制新房成交規模。

PART 5

面對這樣一個“橫盤”的市場,作為購房者,應該何去何從?

當下的橫盤依舊建立在西安新房供需依舊緊張的基礎上,尤其是主城區還是供不應求。

此刻的橫盤其實反映的是:房還是缺的,只是購買力不足,但即便缺房,大家也冷靜了,不至于出現前兩年,新房搖不上,二手房倒掛三五千的情況。

接下來的橫盤,反而有利于補城市經濟、居民收入的短板,不過在供不應求下,5%-10%的年漲幅還是有的。

對于自住購房者來說,在政策鼓勵、利率下降的情況下還是可以上車的。但是,整體市場的橫盤微漲,也不排除部分區域、產品的下跌,這也是和過去5年買啥都漲的區別。

對于業主來說,資產漲幅很可能跟不上時間的折舊,于是衡量房子的地段、房齡,進行資產優化盤整成為必修課。

對于投資來說,如果還在2套限購內,二套一定要兼顧自住改善,如果純投資,那就是500萬、千萬以上身家的人群,作為資產配置的一個選擇罷了。

—結語—

當下西安樓市,你是看漲還是看跌,歡迎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

關鍵詞: 供不應求 環比下跌 西咸新區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