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老照片:英國人拍攝的1910年陜西

時間:2022-03-30 11:46:36    來源:騰訊網    

1910年,英國人莫理循對陜甘地區進行了為時半年的考察,他從陜西西安出發,途經甘肅平涼、蘭州、涼州、甘州、肅州,出嘉峪關進入新疆。在此次考察中,他用照相機記錄了他所親見的人物和各類人文景觀,為我們了解晚清社會提供了非常生動、直接的材料。本文選取了他于當年2月在陜西境內拍攝的照片。

莫理循此行的目的,意在考察朝廷新政在地方上的落實情況。為什么不去沿海省份,反而去偏遠落后的西北呢?他解釋說:“這些地方,更能看出事件的端倪。”但是,他的鏡頭記錄的都是破敗的城市、飽經苦難的百姓、荒蕪的郊野,并沒有欣欣向榮的氣象。我們跟隨他的鏡頭重回100多年前的陜西吧。

晚清時期,陜西可謂戰亂不斷、歷經劫波,城市鄉村和百姓生活遭到嚴重破壞。即便在戰火平息將近30年之后,莫理循仍看到了遍地廢墟、尚未重建的民房。

1862年,赫明堂、馬生彥、馬振和、白彥虎等人作亂陜西,戰火很快在陜甘大地蔓延。當地清軍不能及時蕩平洶涌的作亂人群,陜甘局勢幾近糜爛,而總督楊岳斌束手無策。

屋漏偏逢連夜雨。同樣是在1862年,令朝廷大為頭疼的捻軍進入陜西,其勢如暴風驟雨,在西安以東灞橋附近殲滅陜西巡撫劉蓉率領的清軍。隨后又流竄到陜北,攻城掠地,占領綏德、安塞、延川等縣城,大有與清軍決戰到底的態勢。

上述兩股勢力在陜甘盤踞多年,不僅沒有被撲滅,反而令清軍疲憊不堪。這種情況下,清廷于1866年9月諭令左宗棠率湘軍前赴陜甘平亂。經過征戰,1868年捻軍被消滅;1873年,白彥虎等亂軍也被消滅。從此,陜甘一帶才算安定下來。

乾州地處黃土高原南緣,丘陵溝壑縱橫,很難修筑平坦的道路。當地百姓因勢就形,沿著溝壑挖掘道路,以利通行。加之氣候干旱降雨較少,路塹一般不會倒塌或被水淹。這種修路方式具有鮮明的黃土高坡的特色。

店張驛是一座千年古鎮,駝隊、馬隊、車輛往返穿梭,人畜在古鎮上歇腳添食。清朝后期因戰亂頻仍,在此設置塘房,負責傳遞緊急情報。

這位婦女衣著干凈完整,家境顯然超過了當地平均水平。她年齡并不是很大,卻拄杖而立,是因為緊緊纏裹的小腳讓她難以穩穩站立,也難以正常行走,只得借助拐杖保持平衡。

彬州城的城墻是蒸熟的熟土,加了糯米湯打筑的,十幾米高的城墻,土層填筑界限分層明顯。目前,其古城墻仍有部分遺存。

這個犯人穿著破爛的衣裳,腳上戴著鐐銬,正在被圍觀。清朝及其以前的朝代,懲罰犯人往往采取“示眾”的方式,一是羞辱當事者的人格,二是教育民眾遵紀守法。

關鍵詞: 遵紀守法 束手無策 屋漏偏逢連夜雨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