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云南大山包保護區首例獨立環志放飛的黑頸鶴安全到達繁殖地

時間:2022-04-04 16:39:13    來源:云南網    

云南網訊(記者沈迅通訊員吳太平)4月3日16時17分,首例完全由昭通大山包保護區科研人員獨立環志放飛的黑頸鶴(編號T128)安全到達若爾蓋濕地,標志著歷時130個小時、行程800公里的春季遷徙之旅圓滿完成,正式開始其夏季的繁殖生活。

云南大山包保護區首例獨立環志放飛的黑頸鶴安全到達繁殖地。供圖

這只黑頸鶴(編號T128)于2021年11月29日深夜由昭通大山包鎮當地村民和大山包保護區工作人員合力救助,并給予精心照顧、治療康復,于2021年12月31日經大山包保護區科研人員認真研究后,為避免對其造成傷害,沒有在其雙腿上佩戴彩環,而是僅在其背部安裝了一部重約8克的衛星跟蹤器(編號T128)環志放歸大自然,這也是首例完全由昭通大山包保護區科研人員獨立完成,并成功環志放飛的野生鳥類。

云南大山包保護區首例獨立環志放飛的黑頸鶴安全到達繁殖地。供圖

跟蹤監測軌跡顯示:越冬期間,該黑頸鶴(編號T128)均在大山包保護區范圍內活動,自3月29日12時離開大山包向若爾蓋繁殖地進發,于4月3日16時17分飛抵若爾蓋濕地,遷徙用時約130小時,其間在甘洛縣境內停留休整約87小時,整個遷徙旅程約800公里,停歇地均為人煙稀少的高山草地或濕地。

云南大山包保護區首例獨立環志放飛的黑頸鶴安全到達繁殖地。供圖

該黑頸鶴(編號T128)的成功環志放飛,開啟了昭通大山包保護區獨立開展黑頸鶴衛星跟蹤科學研究的序幕,將補充揭露大山包越冬黑頸鶴遷徙的飛行路線、棲息地及停歇地狀況等相關信息,為黑頸鶴的有效保護蓄積科學依據。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