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嵩明走實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奮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樣板

時間:2022-04-20 14:45:01    來源:云南網    

綠色一直是嵩明高質量發展的主色調。

近年來,嵩明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聚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從農業、工業到服務業,實現了生產生活的綠色轉變。

綠色農業開啟鄉村循環經濟新模式

素有“滇中糧倉”美譽的嵩明,鮮花四季常開,盛產魚米果蔬。

一年之計在于春。進入春耕時節,記者走進嵩明縣小街鎮五條溝村,從寒冬蘇醒的泥土伴隨著陣陣草香撲面而來,勤勞的草農們正在壘圸、打塘、施肥,種植巨菌草,奏響春耕的生產序曲。

“巨菌草種植效益高,管理得好,種一次可以管好幾年,我打算把土地流轉出去,專門來管理巨菌草,一個月估計能增加2400元收入。”五條溝阿革勺小組村民徐永全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巨菌草是優質牧草,每年能種3至5茬,可滿足村里和鎮上養殖場的飼草需求,而養殖場產生的糞污沼液經過處理后,也能產生很大經濟效益。”村黨總支書記馬壽福介紹。

五條溝村有1個養牛場、2個養豬場,通過把牧草基地種植的巨菌草作為優質飼草供應養殖場,養殖場產生的糞污沼液收集后經過沉淀、發酵、兌水等工藝處理,最終又變成優質有機肥滿足牧草基地的肥料需求和供應市場,從而構建形成“牧草種植-養殖場-糞污沼液處理-有機肥-牧草種植”的綠色種養循環發展產業鏈。

現在的五條溝村,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村美民富,通過種植巨菌草,走出了一條綠色循環發展的致富路。

而在嵩陽街道東村社區無土番茄種植基地,卻是另一番景象……巨大的黑色大桶里裝滿了營養液,正在通過管道輸送到每棵植株的根部。將來,這些番茄成熟后,將銷往北京、廣州等地。

相關資料表明,無土栽培番茄比土壤種植番茄可提早成熟7-10天,產量可提高0.5-1.0倍。經檢測,無土栽培番茄中維生素C、鈣元素、鋅元素的含量均超過土壤種植番茄。

“無土栽培番茄項目根據嵩明特有溫度、光照、空氣、濕度等氣候條件,對番茄營養液配方比例以及PH、EC值進行調整。同時簡化了營養液灌溉操作,將每天灌溉頻率由8—12次減少到3次,減少了水肥一體機等設備的投入以及相關能源的消耗,省去中耕、除草、土壤消毒等作業,大幅度地節省勞力,從而達到降低成本增加產量的目標。”種植園技術人員解釋道。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云南千景樹種植園有限公司一直采用無土栽培技術種植番茄,從2017年到現在,已經連續4年通過全球良好農業規范認證(GLOBALG.A.P認證),產品獲得銷往歐洲市場通行證。

云南省花卉產業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內的昆明立深新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上蔬”無土栽培蔬菜生產潔凈,安全,營養的綠色免洗蔬菜,可年產54750公斤水培蔬菜。菌視界公司擁有全套自主研發的金耳工廠化栽培技術,已實現金耳鮮菇全年供應并通過國家有機產品認證。

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正當其時。綠色將成為嵩明繪就從“農業大縣”邁向“農業強縣”這幅美麗畫卷中最鮮明的底色。

綠色食品新興產業為美麗添彩

打造國際綠色食品集聚區,是楊林經開區另一個夢想和追求。

一直以來,楊林經開區嚴格按照牛欄江涵養區環境保護要求,認真分析研判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趨勢,聚焦銷售型、節水型、功能型、環保型企業,重點關注市場前景好、帶動效益廣、具有鮮明特色的成長性型企業,瞄準質量要求高、創新能力強、品牌效應好的責任型企業,梳理出目標企業,主動上門招商,旨在打好“綠色食品牌”,助推園區高質量低碳發展。

位于楊林經開區空港大道東側的康師傅(昆明)飲品有限公司是“云南省綠色食品20佳創新企業”和“昆明市綠色食品10強企業”。

“綠色制造,一直是康師傅堅守的生產原則。”康師傅(昆明)飲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公司自2010年落地嵩明縣楊林經開區以來,始終堅持綠色制造、綠色發展的理念,是園區第一家創建的綠色工廠。

眾所周知,用水量大是食品生產領域的一大痛點,如何在生產工藝方面做文章,破解水資源浪費問題。多年來,康師傅通過調整產品結構,采用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對冷卻水循環利用,冷凝水回收、鍋爐風機變頻、鍋爐零排污、調配車間冷凝水熱回收、中水回收利用等方面進行了技術改造,盡量減少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周轉,達到縮短生產流程,降低能耗的目的。

“我們鍋爐房使用的是天然氣,130攝氏度超高溫瞬時殺菌等環節使用的冷凝水可實現回爐利用。飲品調配過程中生產的廢水進行處理后,可以在其他非飲用環節使用。就連吹瓶、制瓶環節使用的高壓壓縮空氣,都可以用于其他低壓氣體生產環節。”技術人員介紹。

在生產茶飲品、果汁飲料過程中產生的茶葉水果殘渣、中水處理后的污泥,都“變廢為寶”,成為了園區附近花卉園、農田的有機肥料。

據介紹,康師傅(昆明)飲品有限公司已建成的日處理量16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站,采用厭氧EGSB+復合好氧生物法進行處理,出來的中水可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標準及《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A級標準。這些水用于廠區3萬多平方米綠化面積的澆灌和廠區清潔后,每年可減排污水10萬噸。

作為省級綠色園區,多年來,楊林經開區以“綠色制造”樹立“綠色發展”的標桿。在發展綠色食品產業過程中,園區實施節水循環化工程,建成總容量1.5萬立方米中水回用收集池3個,建成中水回用管道約80公里,建成日處理污水2萬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1座,建成雨污管網約134公里,中水出水水質持續穩定達標,實現園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回用。

近年來,嵩明通過引導重點企業深入實施清潔生產改造,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綠色能源從工業角度實現低碳減排

近年來,云南省、昆明市和滇中新區、嵩明楊林經開區形成合力,大力推進“三整車一中心”及汽車零配件配套項目建設,北汽新能源、江鈴新能源、東風云汽實現量產,中汽中心高原試驗室項目投產,新能源汽車及配套零部件產業園正在形成。今年還將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運用,力爭年內新能源汽車產能達2萬輛以上。

虎年的北汽云南新能源汽車項目昆明公司基地(簡稱北汽新能源項目)可謂“火力全開”,廠區內,滿載著一箱箱零部件的叉車正駛向生產線,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操作設備,調度物料,保障生產有序銜接。

截至目前,北汽新能源項目銷售團隊以昆明市巡游出租車“油改電”項目為契機,進一步加大市場推廣力度,先后與昆明市31家出租車公司、西雙版納州、保山市、楚雄州等出租車公司達成銷售合同,已產銷超過1萬輛。

據悉,今年,北汽集團將加強資源內部協同,重點保障昆明基地2萬輛,爭取3萬輛的產量躍升。2025年實現年產1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力爭到“十四五”末,將昆明基地打造成制造體系先進、產業鏈條完善、產值超百億的高端制造業龍頭項目。

在云南雄鑫汽車有限公司(簡稱雄鑫公司)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熟練地在生產線上運用智控系統操作機械手臂來進行新能源汽車的組裝,經過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等一系列繁復有序的流程后,一輛輛標準化新能源汽車便可以下線。

目前,雄鑫公司立項申報的“云劍”牌專用車生產資質和場(廠)地車特種設備生產資質,獲得國家相關部門批準,系列產品已研發制造及進行嚴格的質量驗證結束,車型預計于2022年4月全面投放市場。

據介紹,2019年,雄鑫公司根據打贏“藍天保衛戰”、實施垃圾分類處理、城鄉消防事業發展等要求,深入對觀光旅游市場、環衛市場、城鎮消防市場進行調研,在云南省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下,研發出專用車和場地車型系列產品,其中,場地車型產品包括電動觀光車、電動巡邏車、電動皮卡車、電動消防車、電動環衛車、電動高溫高壓清洗車等,下一步,公司還將研發生產專用車型冷鏈物流車、醫療救護車等有市場需求的專業車型。

作為國內首家機動車高原實驗室,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昆明)有限公司(簡稱昆明檢驗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錨定打造世界領先的汽車及零部件高原研發驗證和測試基地目標,為汽車行業搭建了專業高效的高原檢測研發服務平臺。

目前,昆明檢驗中心通過開展環保一致性核查、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規劃、智能網聯示范區方案編制、新能源汽車發展咨詢等項目,充分發揮昆明檢驗中心對汽車產業管理支撐作用。

未來,昆明檢驗中心進一步發揮高原特色業務優勢,夯實輕型車、發動機高原排放測試標定及不同海拔RDE、PEMS測試等主營業務,加快高原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能力建設和布局,全面、系統提升高原研發驗證、測試標定技術水平。加強與中汽中心內部院所聯動,利用中汽中心資源優勢和平臺優勢提升政府服務能力,為后續發展爭取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楊林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我省出臺了《云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楊林經開區將抓住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機遇,推動現有新能源整車企業擴大產銷規模,提高產能利用率,盡早實現滿產達效。

綠色生活為高品質幸福生活“加碼”

“乘坐過程中噪音低,沒有燃油的刺鼻氣味,運行也很平穩,費用比燃油車還便宜。”乘客劉成文說到。

去年年底,嵩明興業城鄉公交公司(簡稱興業公司)52輛新能源出租車上線,標志著嵩明縣出租車進入新能源時代。

據了解,興業公司作為嵩明縣規模最大的出租車公司,在嵩明率先大批量使用北汽新能源EU5換電出租車,對新能源汽車使用推廣、綠色出行、實現節能降碳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新能源出租車每行駛一百公里大約節能3公斤標準煤,按1000輛新能源出租車來計算,一年大約能減少各類溫室氣體80萬噸,相當于種植324萬棵樹木。”興業公司李衛介紹。

2021年,北汽云南公司與興業公司簽約100輛EU5快換版新能源出租車訂單,據了解,這批車輛由北汽云南(昆明)公司本地生產,標志著嵩明縣出租車將迎來新能源換電時代。

“因為都是自動擋車型,免除踩離合、換擋等操作,就是長時間駕駛也不會感覺很累,此外,在運營時,每公里只要0.3元電費,對比高昂的油價,大大減少了成本開支,對于出租車司機來時,約等于增加了他們的實際收益。”李衛說。

如果說,低碳出行,是嵩明打造的綠色交通名片,那么見“圾”行事,通過垃圾焚燒發電,將打通嵩明城鎮居民生活垃圾從源頭到最后一公里。

吃過午飯,小街鎮的張加洪和往常一樣,收拾廚房后把垃圾送到院子里的垃圾桶。從垃圾分類進行以來,他已經對生活中產生的垃圾該如何歸類十分熟悉。院里有兩個垃圾桶,一個寫著“會爛的”,另一個寫著“不會爛的”,張加洪邊把酒瓶、醬料瓶扔進了“不會爛的”垃圾桶邊說:“垃圾分類不是大城市才有的,在我們小街,垃圾也一樣分類。”

同樣,在小街鎮陳家下村的垃圾清運點,一排整齊擺放、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格外引人注目,桶上分別印有“可回收、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字樣。據有關負責人介紹,這里每天都會有垃圾清運人員把收集到的垃圾運往垃圾焚燒處理廠進行處理,并對垃圾桶進行保潔。

吃進垃圾,吐出“寶貝”。分類后的垃圾通過層層清理轉運,最終被送到中國海螺創業控股有限公司爐排爐垃圾焚燒發電技術項目進行終端處理,通過焚燒爐內上千度的高溫熱解,用于發電和生成水泥的熟料,實現垃圾處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形成“清垃圾”閉環。

“整個生產工藝是密封的,沒有異味擴散,溫度控制在850攝氏度以上,垃圾燃燒徹底分解后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消毒液燃燒后達到工業用水標準,循環使用,產生的濃縮液回爐焚燒,不會產生二次污染。”昆明海創環境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該項目共建有300噸/日生活垃圾綜合處理系統及相關配套設施,1臺300噸/日垃圾焚燒爐排爐+1臺6MW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年額定生活垃圾處理能力10萬噸,年上網電量約3300萬度。

“現在村子里面環境美了、路面也干凈了,街上再也聞不到垃圾堆放散發的異味!”說起村鎮環境的巨大變化,小街鎮大橋村村民楊麗艷連連稱贊。

綠色建筑助力城鄉建設實現“雙碳”

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是推進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建筑節能對減少碳排放的貢獻十分突出。

近年來,嵩明縣在昆明市和滇中新區的政策引導和鼓勵下,積極探索綠色建筑的項目引進和實施,助力城鄉建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在嵩明碧桂園?天樾項目建設現場,機車轟鳴、工程車輛往來穿梭,建筑工人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工地上建材堆放整齊有致,微風中,綠色的護網為忙碌的施工新增了一抹綠意。

“今天很多建筑的復雜結構和創新設計給傳統施工帶來了很多難題,我們通過應用BIM技術,分析計算出建筑物面積體積、各朝向的窗墻面積比、平均傳熱系數等,將房子在電腦上事先模擬建出來,提前預判相關的參數是否滿足相關節能標準的要求,把可能遇到的問題解決掉,減少建筑資源的浪費。”項目總經理張偉航介紹說。

除了運用科技力量提前對建設節能進行分析計算,天樾項目在施工的過程中也嚴格遵循綠色建設,張偉航告訴記者,天樾項目規定,必須采取措施減少預拌混凝土損耗,損耗率要降低至1.0%;減少現場加工鋼筋損耗,損耗率降低至1.5%,這就要求項目現場人員牢固樹立節約理念,在施工的每一個環節都做到精準用材。

嵩明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了《“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3.5億平方米以上,建設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億平方米以上,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全國新增建筑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0.5億千瓦以上,地熱能建筑應用面積1億平方米以上,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建筑能耗中電力消費比例超過55%。

嵩明將積極探索高品質綠色建筑建設,加強規劃、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倡導建筑綠色低碳設計理念,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天然采光等,降低住宅用能強度,提高住宅健康性能。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鼓勵加強建筑節能改造,形成與小區公共環境整治、適老設施改造、基礎設施和建筑使用功能提升改造統籌推進的節能、低碳、宜居綜合改造模式。

嵩明縣發展與改革局副局長李周介紹,近年來,嵩明積極探索節能減排發展途徑,助力各個領域綠色發展,他舉例,目前,嵩明縣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副縣長為副組長,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高位推動能耗雙控工作。此外,對12家“兩高”企業嚴格執行停產整改,并在嵩明縣城玉明路(南起新巨龍家具城,北至嵩明縣城文昌路交叉口)嘗試使用了LED光源,經初步測算,LED光源較之前的傳統高壓鈉燈光源節能百分比約42%。

在日常運行管理工作中,對存量部分,把做好企業節能減排的指導服務和能源管理工作,把“雙控”落實到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加大對企業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加大技術研發、技術改造、培訓教育、節能診斷、清潔生產審核、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資金支持,通過源頭控制、制度強化、技術服務、重點突破、考核強化、宣傳引導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強度,遏制能源浪費,確保能耗總量優化增長,促進嵩明縣能源利用效率和經濟發展效益同步增長。

下一步,嵩明將在市場準入端和日常運行端抓好“雙控”工作,在項目準入上,將優先保障高新技術、新興產業、高產業企業用能需求。堅持源頭控制,提高項目準入門檻,將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意見作為項目審批、核準和備案前置條件,從源頭上杜絕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在嵩明落地。

綠色發展,腳步鏗鏘。接下來,嵩明將在推進由“縣”向“城”轉型,全力開創昆明東部宜居宜業新城建設新局面的道路上,一路向“綠”而行。

云南網記者萬旭李桀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