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答好“生態卷”他們用“綠水青山”成就“金山銀山”

時間:2022-04-21 20:21:20    來源:云南網    

春光明媚,萬物生長,走進楚雄州元謀縣元馬鎮西面山,夾竹桃、黃檀、清香木等樹木吐綠綻翠,這座昔日的荒山穿上綠衣,一幅幅綠色生態畫卷在彩云之南大地徐徐展開。

昔日荒山穿綠衣 供圖

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最大的碳儲庫,森林對于實現“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華邦建投集團順應國家綠色低碳發展大勢,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走綠色發展之路。華邦建投集團旗下華邦林業在云南省楚雄州依托國家儲備林生態項目,開展木材基地、林木種苗基地等建設,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積極建設國家儲備林

在楚雄州元謀縣平田鄉華竹村,華邦建投集團去年種植的三角梅競相綻放,在山上種下的清香木、相思長勢良好,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帶領工人們正忙著鋪設滴灌設備,這些設備將通過管道上安裝的滴頭將水直接送至植物根部,最大限度減少蒸發與水分損耗,實現干旱地區林木的節水灌溉。

荒山變青山 供圖

同樣,在元謀縣元馬鎮西面山,前年種下的夾竹桃、黃檀、山合歡迎風搖曳、茁壯成長,滴灌系統已投入使用,石漠化生態治理已見成效,讓這座石山披上了“綠裝”,荒山變成了青山。

“九分石頭一分土,寸土寸金水如油”,這是西面山土地石漠化的典型寫照。加之高溫炎熱,干燥少雨,這些不利因素成為造林綠化路上的一大“攔路虎”。

“我們在不破壞山體的情況下,鑿出種植穴。原來的石漠化土地幾乎沒有土壤,我們又從其他地方運來大量培育土。面對造林保水性能差的問題,通過節水滴灌技術來解決?!比A邦建投集團元謀國儲林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已在西面山完成栽種面積1750畝,累計種植154000余株,走出一條生態治理的新路子。

這些只是華邦建投集團在楚雄州開展國儲林生態建設項目的小小縮影。自2019年以來,其在楚雄州祿豐市、元謀縣、武定縣、牟定縣建設苗木基地與木材基地19932畝,防護林建設400畝,增加當地森林面積,優化森林結構,提高森林碳儲量。

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國家儲備林建設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有效實踐,是增加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的重要途徑,對于助力鄉村振興以及“碳中和”有著重要意義。

在華竹村國家儲備林項目點,村民文家青正在養護去年種下的樹苗——黃檀,國儲林項目建設不僅實現了他家門口就業的愿望,還讓他的致富路越走越寬。2020年,文家青的30多畝林地全部流轉出去,一次性拿到36000元租金,在國儲林務工一年還能有30000元收入。

“國儲林建設讓山更綠了,生活也更富裕了。”村民常興國笑著告訴記者,他將家里的8畝林地流轉出去,除了拿到租金,其還在國儲林項目擔任護林員,一年也有一萬多元收入。

他們用“綠水青山”成就“金山銀山” 供圖

“在‘雙碳’背景下,植樹造林尤為重要。共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不僅是企業發展的目標,也是實現碳中和目標及推進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比A邦建投集團總裁楊川表示,實施國儲林項目,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方式,實現群眾增收、林業增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當地群眾把手中的林地流轉給項目方栽種樹木,除了有租金收益外,還能通過參與國儲林建設務工增加收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云南網記者 余紅

關鍵詞: 綠水青山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