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環球百事通!優作風強效能 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金色熱線·媒體問政”走進紅河

時間:2022-07-17 07:47:43    來源:云南網    

問思路、問舉措,促作風、促效能。7月15日,“喜迎二十大行走彩云南”暨金色熱線融媒體問政行動走進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州委副書記、州長羅萍來到直播間,就營商環境優化、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和哈尼梯田保護等網友關心的問題進行解答。

讓企業放心舒心安心發展

今年以來,紅河州堅決把抓產業項目作為促投資、穩增長的重要抓手,聚焦綠色鋁及精深加工、綠色食品及精深加工和有色金屬及新材料等12條重點產業鏈,全面推行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千方百計謀項目、爭項目、引項目、推項目,高效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資料圖片)

“公司目前使用的氣源都是液化天然氣,采購的價格是管道天然氣的兩倍。如果采用管道天然氣,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在云錫股份錫業分公司有色金屬及新材料產業鏈調研現場,精煉車間主任李志祿說,希望黨委、政府在“鏈長制”推進中協調接通管道天然氣,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不要讓企業老在等,我們要突出問題導向,把被動工作變為主動思考、主動作為、主動爭取。”在了解相關工作推進情況后,羅萍說,相關單位要盡快打通建設堵點,加快與企業進行精準對接,以提高效率達到提升效能、提增效益的目的。

羅萍介紹,紅河州12條重點產業鏈由3條千億級的產業鏈和9條百億級的產業鏈構成,鏈長負責統籌推進延鏈、補鏈和強鏈工作,推行“一個產業鏈一位鏈長、一個鏈主企業、一個產業目標、一個工作專班、一個招商方案”的工作模式,各部門在鏈長的統籌下積極做好政策貫徹落實,及時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讓企業可以放心、舒心、安心發展。

如今,“鏈長制”推行半年有余,各項工作已初顯成效。

各產業鏈制定州級領導掛鉤聯系重點企業服務機制,安排36位州級領導掛包聯系92家企業,收集反饋問題143項,進一步研究解決企業發展梗阻問題。截至5月,新培育市場主體37573戶,同比增長62.56%,增速位列全省第1。

通過推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政策體系,紅河州籌措1億元引導資金,撬動縣市和金融部門設立10億元以上的產業發展基金,設立州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從市場準入、政策服務、減稅降費等方面全力扶持各類市場主體,實現零成本注冊、零距離服務、一站式通辦優質高效快捷服務。

瞄準重點目標企業,“一把手”帶頭赴福建、廣東和江蘇等地精準招商,重點考察大數據項目,邀請企業以面對面、實地走訪考察等方式就深化合作方面進行詳實洽談,全州上下形成領導帶頭招、鏈條組團招、部門聯手招的良好氛圍。全州共有在建招商引資項目432個,協議總額1744億元,引進省外到位資金469億元,同比增長39%,增速位列全省第2。

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更好的教育

“我在蒙自打工,孩子能不能在蒙自上小學?”針對網友提出的問題,羅萍回應,外來創業、務工和投資人員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在紅河州就近免試入學沒有問題,目前紅河州建立健全了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人員子女義務教育入學政策,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進入校園,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更好的教育。

作為邊疆民族地區,教育問題是頭等大事。近年來,紅河州在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加,全州邊遠、貧困地區的教育設施得到了改善。同時,堅持通過“引進來”和“送出去”的方式,培養新生的教師骨干力量,為教育的未來儲備人才。通過結對共建、送課下鄉、跟班學習等方式,紅河州不斷加強城鄉之間、南北之間、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溝通交流,進一步提升了教育均衡化水平。

羅萍介紹,目前一些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備已經走進鄉村小學,部分條件好的州屬中學、市級中學設立了民族班。為提升邊疆民族地區高中辦學能力,全州在每個脫貧縣都新辦了一所高級中學,引入了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到紅河州創辦實驗學校。今年還成立了紅河州民族中學,面向邊疆民族地區和內地高寒山區招生,讓廣大少數民族學生也能共享教育紅利。

融媒體問政活動期間,紅河州相關部門負責人還就網友關心的外來投資者政策優惠、穩企紓困補貼等問題進行了實時解答。

在支持市場主體發展方面,紅河州發改委主任劉高伍介紹,針對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業,紅河州在用電、用水和用氣等方面執行欠費不停供,對承租國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中小微企業,進行了3個月至6個月房屋租金減免。為全力支持市場主體渡過難關,結合實際還對綜合貢獻增長排名前10位的批零住餐企業給予4萬元的獎勵,未來將進一步落實政策,促進市場主體平穩健康發展。

“今年我們以點對點、人下沉實行按域到訪、按期分析,選派助企服務員和科技特派員到生產一線摸情況、解難題,做到了企業有需求、工信有響應和解困有行動。”紅河州工信局副局長鄧海江介紹,州工信局還組建5個遍訪專班開展“下沉一線、助企紓困、為民辦事”專項行動,用心用情搭建政企溝通橋梁,以實際行動幫扶紓困提振企業發展信心。

多舉措推進哈尼梯田可持續發展

被譽為“大地雕塑”的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為主的各族人民共墾共創的農業文化奇觀,暑期將至,這里也成為了不少游客的理想打卡地。對于網友提出的梯田旅游、梯田保護等問題,羅萍也逐一進行了解答。

針對備受外界關注的建(個)元高速公路個舊至元陽段通車問題,羅萍表示,建水至個舊段目前已通車運營,個舊至元陽段受最后一個隧道施工影響,預計到今年年底才能通車,屆時哈尼梯田也將進入最佳觀賞期,歡迎省內外游客前來游玩。

“我來自哈尼梯田的故鄉元陽,可以說保護好哈尼梯田,傳承好哈尼梯田千年稻作文化和保護好良好自然生態環境是我們肩上背負的使命,也是紅河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羅萍說,近年來紅河州在哈尼梯田保護方面不斷進行探索,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羅萍介紹,目前紅河州成立了哈尼梯田管理局,整合了分散在不同部門的工作職責,理順了哈尼梯田管理的職責關系。涉及哈尼梯田的4個縣也成立了相應的管理局,明確了單位的職能,成立了工作專班,健全管理機制,統籌哈尼梯田保護相關工作。

圍繞森林、村莊、梯田和水系“四素同構”,紅河州在哈尼梯田保護中聚焦遺產活態傳承,做好相關森林、村莊、水源的保護,沿用趕溝人、守林人、木刻分水法和水力沖肥法等傳統民間水資源管理辦法,推行稻魚鴨產業模式,實現哈尼梯田低產值向中高產值的過渡,讓老百姓可以從梯田種植和梯田旅游中獲益,從而實現梯田的可持續發展。

“元陽縣阿者科村發展全體村民參與的內源式鄉村旅游,目前已經實現6次分紅,戶均分紅1.14萬元。”羅萍說,通過適度發展農家樂、鄉村客棧和特色旅游村等鄉村生態游,舉辦開秧門、長街宴等節慶活動,哈尼梯田和哈尼文化有效幫助老百姓增收致富。下一步將圍繞鄉村振興的目標和方向,讓梯田邊的老百姓可以更加宜居宜業,也讓這一活態遺產得到更好地保護與傳承。

云南網記者黃翹楚饒勇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