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新動態:“鄉”約馬龍盛夏,遇“踐”曲師青春——曲靖師范學院赴馬龍區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紀實

時間:2022-07-26 18:37:03    來源:云南網    

懷揣初心躬耕馬龍大地,描繪青春展現實踐底色。今年盛夏,曲靖師范學院30余名大學生深入馬龍區鄉鎮社區、紅色基地、產業項目,以青春視角、青春力量、青春創造踐行“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初心使命,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為當地百姓辦實事,展現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大學生參觀愛必達花卉產業園


(相關資料圖)

文藝下鄉,倡導文明新風潤心田

音樂舞蹈學院的師生們以“傳承紅色基因強國復興有我”為主題,匯聚名師力量,精心編排節目,為通泉街道、納章鎮、月望鄉、大莊鄉共五個社區的居民們獻上了一場場文藝饕餮盛宴,吸引千余名觀眾駐足觀看。《燈火里的中國》《白馬》《人見人愛》《萬疆》等節目悉數上演,賞心悅目的舞蹈、曲婉轉動聽的歌聲、互動感十足的趣味問答,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有的觀眾還饒有興致地拿起手機拍照、錄制小視頻,把活動氛圍推向高潮。通過此次活動,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文藝表演,切實增強了群眾的生活幸福感和滿意感,為馬龍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貢獻了青春力量,讓文化惠民工程成為群眾滿意的“暖心工程”。

大學生參觀紅一軍團駐地舊址

文旅融合,扮美鄉村結文創碩果

文旅學院、美術學院共30余名師生到通泉街道老角寨村、大莊鄉集鎮和大河邊村、月望鄉紅果寨村,對面積700余平方米的鄉村墻面進行彩繪,助力鄉村振興。文旅學院的師生們以二十四節氣為創作背景,對地方事農場景進行Q版改編,深挖老角寨村的農旅文化,結合村內特色亮點設計出文化衫、禮品袋、印有二十四節氣的臺歷、雨傘、鼠標墊等一系列文創產品,因地制宜為鄉村IP賦能。美術學院師生們手執畫筆揮毫自如,幾天內,村內原本光禿的墻面瞬時鮮活起來,一幅幅豐收景色、田園風光、民族團結、文明宣傳等畫面躍然于墻上,為村落穿上“新衣”。師生們相互配合,精心安排每道工序,細心籌劃版面和設計填充內容,把鄉村文化寫出來,把美麗鄉村畫出來,得到了當地居民的好評。

大學生義務維修家電

學以致用,志愿服務活動顯身手

曲靖師范學院的志愿者們結合專業所學和地方需求,以維修家用電器志愿服務為主題,推廣和普及基本家用電器維修技術,讓群眾感受到科技服務的便利。維修過程中,同學們拆開有歲月痕跡的家用電器,逐個分析故障所在,找到問題源頭后,再用工具重新修整到位,用理論結合實踐“醫治”了30余件問題家電,并告知居民維護的方法。除此之外,法律專業的志愿者還到社區現場提供法律咨詢,配合當地派出所開展交通安全、防火防盜防騙等安全知識宣傳。“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同學們真正走進群眾、了解群眾、服務群眾,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了群眾的實際困難。

曲靖師范學院赴馬龍區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啟動儀式

黨史學教,賡續紅色基因強信念

馬龍團區委組織曲靖師范學院實踐團師生參觀紅一軍團駐地舊址,聆聽先烈們昔日的感人革命故事,學習他們為根據地建設和革命事業發展嘔心瀝血,夙夜在公的精神,重溫十個雞蛋的故事,幫助同學們在馬龍這片土地上學黨史、悟思想,引導青年學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時代責任。圍繞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主題,團區委組織同學們到馬龍區呈鋼集團、海盛產業基地、愛必達花卉產業園等地參觀調研,將教育的課堂拓展在產業前沿、田間地頭和基層一線,將入戶走訪、觀摩座談與自我教育相結合,豐富知識與提高綜合素質相結合,以實踐出真知,激發了青年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師生在老角寨村畫墻畫

自今年起,馬龍區與曲靖師范學院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服務基地”,雙方將通過校地共建,互派學習和調研等方式,為雙方實踐活動的開展搭建平臺,促進交流。下一步,馬龍區將以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為契機,搭建高校與人才溝通交流的橋梁,吸引更多優秀大學生來馬龍區這片發展熱土發揮專業才干,安心干事創業,放手施展才華,讓青春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師生奔赴各社區開展文藝演出

云南網通訊員鄧楚蓉鮑國瑞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