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播報:祿勸縣“6233”模式推動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

時間:2022-08-09 15:33:19    來源:云南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祿勸縣聚焦村集體經濟發展難題,積極落實“6233”工作模式,推動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明確6種模式,實現擴源增收。制定《祿勸縣村集體經濟強村工程實施方案》,堅持分類施策,立足資源稟賦和村情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資源利用型、資產經營型、物業租賃型、產業帶動型、服務創收型、混合經營型6類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不斷探索和豐富村級集體經營實現形式,有效拓寬村級集體經濟增收渠道。

建立2項制度,實現精準指導。一是按照項目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典型引路法的工作要求,建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掛包制度,由縣委組織部、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分三個片區掛包全縣17個鄉鎮(街道)集體經濟發展工作,定期到項目點實地指導,研究推動工作。二是建立以縣鄉農業科技人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農村致富能手等為主體的專家聯系指導制度,為每個村集體經濟項目選派聯系指導員,加強日常聯系指導。

培育3類主體,激活發展活力。培強管理主體。建立分類培訓體系,以“農民業?!薄叭f名黨員進黨?!睘樽ナ?,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作為村組干部必訓內容,定期組織村干部外出學習考察,開展“擂臺比武”,增強村組干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使村級班子成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責任主體和核心力量。培育經營主體。鼓勵村級組織牽頭成立各種專業技術協會、專業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等,培育相對獨立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經營主體,積極主動地承擔好、組織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重任。培養引進能人。鼓勵和支持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退休職工積極投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通過培養本地的新人、引進外地的能人、聯絡成功的名人等方式,將講奉獻、有能力、會經營、懂管理的人引進到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中來,創新拓寬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渠道。全縣村“兩委”成員中,致富能手759人、回鄉創業大學生94人、退役軍人92人。

健全3個機制,實現制度管人。健全創收獎勵機制。實施經營管理成效與經營者收入掛鉤,實行“經營管理報酬+獎勵”的報酬制度,明確村級集體經濟創收獎勵辦法,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作為“五個先鋒”常態化考核項目,進一步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健全“三資”管理機制。建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辦法,完善“村財鄉管”、會計委托代理、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定期審計等工作制度,嚴格執行村級集體經濟“三資”管理、財務管理等制度,強化集體經濟全面管理。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建立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經營、監督機制,強化村“兩委”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項目經營管理的領導,實行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離任審計,充分發揮村級監督委員會、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監事會作用,加強對村“兩委”、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經營集體經濟的全過程監督。

2016年以來,祿勸縣累計實施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160個,覆蓋152個村(社區),項目扶持率達80%,有效破解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截至2021年底,190個村(社區)共儲備集體經濟項目480個,村均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11.83萬元。

云南網通訊員游俊翔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