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環球快資訊:云南彌勒:昔日萬畝荒山 今朝“綠色銀行”

時間:2022-08-12 05:40:15    來源:云南網    


(相關資料圖)

“原來我在這10多畝荒山上種植甘蔗和玉米,產出少增收少,去除成本后剩下不到5000元。自從國家陡坡地治理和退耕還林政策實施后,我種上了芒果,種一年能收十多年。今年,預計有2萬多元的收入,脫貧后的我對鄉村振興是信心滿滿。”云南省彌勒市朋普鎮矣廈村底打村小組種植戶王文榮說。

云南彌勒:昔日萬畝荒山 今朝“綠色銀行”

初秋時節,矣廈村一片片綠油油的芒果林讓山野變得綠意盎然,生機勃勃,一個個成熟的芒果紅著“臉”垂吊在空中。果農們喜上眉梢,他們正在自家的芒果地里喜收芒果,采收后的芒果經分揀、包裝、稱重……一車車發往全國各地。

矣廈村轄11個村民小組,居著漢、傣、彝、蒙古等少數民族由于全村屬于半山區河谷地形,11個村民小組沿珠江支流甸溪河兩側分布,耕地基本上是15度以上坡地,村民大多用來種植玉米和甘蔗,不僅種植成本高,還造成了水土流失。

針對村情,市鎮兩級對矣廈村推出政策、項目、資金、人才、技術組合拳,在全村實施退耕還林和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進行經濟林芒果種植,此舉既加快通道面山綠化,保持水土流失,還提升人居環境,促進農民增收,改善了生態環境,調整了全村產業結構,夯實了鄉村振興的產業“地基”。

云南彌勒:昔日萬畝荒山 今朝“綠色銀行”

在項目實施進展中,該村采取“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芒果產業,共投入資金385.19萬元,項目實施面積4444.6畝,帶動群眾自籌資金發展6000畝,芒果種植總面積達到10000余畝,項目的實施成了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在發展中,該村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紅色引擎”作用,在各村小組采用了“合作社+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民”模式,通過支部黨員帶頭成立芒果種植合作社,合作社里的黨員干部帶著農戶發展芒果產業,提供信息、技術、資金、銷售等方面的服務,鼓勵有頭腦、有實力的種植大戶帶動其他農戶一起發展,促成全村芒果產業成為“一村一品”當家產業。

云南彌勒:昔日萬畝荒山 今朝“綠色銀行”

“中央退耕還林政策實施前,村民人均純收入3900元,通過陡坡地治理和退耕還林政策實施以后,種了芒果后,既綠化了荒山,又鼓起村民的‘腰包’,村民人均純收入突破了1萬元,昔日的荒山變成了村民今朝的‘綠色銀行’。”矣廈村委會黨總支書記、主任何云輝說。

由于矣廈村的芒果具有晚熟、糖分高、口感好等特點,海南、廣西等芒果主產地銷售結束后才上市,收購價格高達10元每千克,利用上市“時間差”,遠銷廣東、廣西等國內市場。目前,該村1400余戶農戶共種植芒果10000余畝,帶動村民就近務工700余人;預計今年全村芒果總產量可達7000余噸,將實現總產值4900余萬元。

云南網通訊員趙樹龍余星燃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