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當前時訊:云南有7座水電站排全國前10

時間:2022-08-23 07:40:45    來源:云南網-春城晚報    

原標題:云南有7座水電站排全國前10

我省大力發展水電、風電、光伏等清潔可再生能源,為全國貢獻了約14%的綠色能源。能源為何能成為我省第一支柱產業?我省能源產業又在創造著哪些“世界第一”?8月22日,“云南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綠色能源專場發布會在昆明召開。會上,我省相關部門向公眾解答了這些問題。


【資料圖】

數讀能源產業發展

這十年,全省能源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約9%,固定資產投資累計超過8000億元。

2018年,全省能源工業增加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2019年達到1300億元,較2012年幾乎翻了一番,占全省GDP比重達5.6%,能源產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煙草,躍升為全省第一支柱產業。

2021年,能源工業占全省GDP比重提升至6.2%,支柱地位持續鞏固增強。

今年上半年,全省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7.3%,高出全省GDP增速3.8個百分點,能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2.9%,居重點行業首位,充分發揮了能源在全省穩增長中的“壓艙石”作用。

關鍵詞解讀我省能源發展

更綠

省發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梁旭東表示,我省綠色能源的名片更加亮麗,能源資源優勢逐步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生態優勢和民生福祉。

能源供給結構更綠。隨著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糯扎渡、魯地拉等水電站相繼投產,國家大型水電基地基本建成,截至2021年底,金沙江、瀾滄江水電基地已投產水電站21座,其中千萬級電站3座、百萬級電站14座。全省電力裝機躍上1億千瓦臺階,綠色能源發電量占比90%左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60個百分點,電力供應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中緬油氣管道按期全線貫通,成為我國第4條能源進口戰略通道。中緬原油管道和中石油云南1300萬噸/年煉油項目同步建成投產,油氣行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

更優

梁旭東介紹,我省能源消費方式更優。到“十三五”末,清潔能源交易電量占比9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42%以上。

大力推進農村電網改造,推動“以電代柴”“以電代煤”,推出首個居民電能替代用電套餐,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2012年以來,云南省以年均2.8%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8.5%的經濟增長。作為“西電東送”重要的起點省份,云南長期向廣東、上海等地穩定送電,累計突破1.2萬億度,約為12個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相當于為南方區域減少標煤消耗3.5億噸、減排二氧化碳9.3億噸,有力支持了東部發達地區的現代化建設。

更強

我省能源技術創新更強。

三峽集團烏東德大壩全壩使用低熱混凝土,造就真正意義的“無縫大壩”,建成亞洲第二高黏土心墻堆石壩糯扎渡電站、亞洲最高碾壓混凝土重力壩黃登電站。云南電網依托重大項目促進能源科技研發與技術進步,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取得大量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傳統油氣、煤炭裝備制造行業科技創新也取得突破性進展。

更活

我省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能源體制改革更活。

率先在全國電力領域推行市場化改革。2015年,云南省作為全國首批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省之一,率先啟動輸配電價改革,有序放開上網和銷售電價,實現發用電雙方直接交易,建立了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不斷降低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2016—2021年累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約601億元。

在“雙碳”目標背景下,2021年4月,昆明電力交易中心開出全國首張綠色用電憑證。截至2022年上半年,已累計為省內用電企業開出綠色用電憑證258張,累計溯源電量超過1200億千瓦時,綠色電量折合減排二氧化碳超6800萬噸,為企業成功通過國際碳足跡認證、打造“零碳工廠”、增強市場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

更廣

我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能源合作范圍更廣。

中緬油氣管道全面建成投運,建成13回跨境電力通道,與越南、老撾、緬甸實現局部電力聯網。國際產能合作成效明顯,柬埔寨桑河二級水電站、緬甸達克鞳燃氣電廠一期、老撾色拉龍水電站等建成投產、老撾石油煉化項目一期(年綜合加工能力100萬噸)順利投產。能源國際貿易不斷提升,80余家境外購售電主體參與云南省電力市場跨境交易,累計貿易電量超320億千瓦時。

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省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文祥介紹,過去十年,是云南干流水電站投產最多的十年,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糯扎渡、黃登、觀音巖、魯地拉等12座“大國重器”相繼投產發電,多項技術和指標實現重大突破,創造“世界第一”,尤其是白鶴灘水電站,是當今世界單機容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站。

全省水電裝機由3499萬千瓦提升至7820萬千瓦,裝機規模居全國第二位,全國排前10位的水電站,云南有7座。全面提速新能源開發建設,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由153萬千瓦提升至1278萬千瓦,增長7.35倍,未來3年還將新增5000萬千瓦。

截至2021年底,全省電力總裝機達到1.06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超過9000萬千瓦,是2012年的2.5倍,電力供給能力和質量不斷提升,綠色能源優勢不斷擴大。

盧文祥介紹,我省堅決扛牢“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的政治責任,全力保障省內用電,不折不扣完成西電東送任務。

這十年,全省發電量從1745億千瓦時增長到3765億千瓦時,年均增長8.9%;全社會用電量從1316億千瓦時增長到2139億千瓦時,年均增長5.5%,自用電比例提高到57%以上,實現了從發電送電大省到發電用電送電大省的轉變。南網區域年送電量從418億千瓦時增長到1473億千瓦時,增長3.5倍,最大送電負荷從946萬千瓦增長到4085萬千瓦,增長4.3倍;送南網區域累計電量達1.1萬億千瓦時,送華東區域累計電量近1300億千瓦時,西電東送累計送電量超過1.2萬億千瓦時,占全省全部清潔發電量的一半,減少東部地區標煤消耗近4億噸,減排二氧化碳近10億噸,有力支持了東部省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節能減排,保障了國家能源安全。

能源優勢轉化為生態優勢

我省大力發展水電、風電、光伏等清潔可再生能源,為全國貢獻了約14%的綠色能源。

優化煤炭開發布局,全省產煤區域由14個州市優化為3州市加4縣,生產煤礦單井規模由不足7萬噸/年提升至55萬噸/年。

2019年,在全國率先推廣使用國vi(B)標準車用汽油,較國家油品質量升級計劃提前了4年。全省綠色能源裝機占比超過85%,綠色發電量占比約90%,清潔能源交易電量占比9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42%以上,4項指標全國領先。

這十年,我省油氣產業實現從無到有的歷史性飛躍。中緬油氣管道成為我國第四大能源戰略通道,累計輸送原油超過5000萬噸、輸送天然氣超過350億立方米,中石油云南煉油項目累計加工原油超過5000萬噸、生產成品油超過4000萬噸,昭通頁巖氣累計產氣超過5億立方米。全省油氣管道總里程超過6000公里,原油、成品油、天然氣三大管網格局初步形成。2021年,全省成品油年消費量突破1200萬噸,年均增長4%;天然氣消費量26億立方米,年均增長18%。油氣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并為煉化產業鏈延伸拓展提供了新空間。

能源優勢轉化為民生優勢

這十年,全省群眾用能水平全面提升,城鄉居民人均生活用電量從322千瓦時增長到632千瓦時,接近翻了一番。

12個州市48個縣(市、區)通管道氣,100余個縣(市、區)用上天然氣。在支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方面,我省能源部門按期完成“三區三州”、抵邊村寨農網改造升級,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房成電通”,獨龍江鄉35千伏聯網工程正式投運,徹底結束了獨龍江鄉孤網供電歷史。

能源保供

保電力保電煤保油氣

盧文祥表示,當前,能源安全保障工作任務依然艱巨,支撐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十分重大。省能源局將積極應對來自水和氣象變化給能源保供帶來的不確定性,堅決守住不拉閘限電的底線。

力爭“十四五”完成投資4000億元以上,加快建成金沙江、瀾滄江水電基地,“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基地。發揮能源在全省產業鏈、供應鏈中的核心作用,支持培育綠色鋁硅、新能源電池、風電光伏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不斷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全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到2025年,力爭綠色能源裝機占比保持在86%以上,甚至更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升到46%以上,達到全國領先水平,積極創建能源碳達峰示范區,不斷提升能源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省能源局副局長喬國新表示,近期,我省將保電力——加強監測和滾動研判,加強水火風光聯合優化調度,確保汛末水電蓄能305億千瓦時、火電存煤400萬噸,夯實今冬明春電力保供基礎;保電煤——加快煤炭優質產能釋放,全力增產增供,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停產煤礦復工復產、在建煤礦盡快竣工投產、生產煤礦滿負荷生產,確保全年生產原煤6000萬噸以上,新增釋放產能優先保障電煤;保油氣——確保云南煉化項目平穩有序運行,積極爭取增加天然氣合同資源量,加大昭通頁巖氣勘探開發力度,保障油氣安全穩定供應。(記者閔楠)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