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環球微資訊!“非遺”專訪| 鄧璧玲:煥發云南掐絲琺瑯彩畫新生力

時間:2022-10-12 21:32:35    來源:云南網    


(相關資料圖)

精湛典雅的紋飾技巧、金碧交輝的迷人色澤、動人心弦的華美氣韻……步入昆明德源文化掐絲琺瑯彩畫傳習館,展于走廊和各陳列室的一幅幅掐絲琺瑯彩畫作品令人贊嘆不已。

作為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掐絲琺瑯彩畫第六代傳承人,鄧璧玲師從深圳掐絲琺瑯彩畫大師李森南,學藝三年,2010年她返昆創業開創“淼漫空間”,成立昆明德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此后開啟十余年的潛心研學。從最初的興趣使然,到后來成長為“非遺”傳承人,鄧璧玲早已將掐絲琺瑯彩畫作為終身職業去傳承與發展。她攜學員團隊一起,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之上,做到了工藝材料出新、內容創作出新,賦予掐絲琺瑯彩畫時代脈動,煥發“非遺”生命力,走出了一條極具云南特色的掐絲琺瑯彩畫守正創新之路。

在掐絲琺瑯制作工藝上,構思圖案基底、掐絲鑲嵌輪廓、琺瑯釉料上色、將畫面做冷處理……在對傳統工藝的傳承下,鄧璧玲和其團隊開創了諸多適應時代發展的制作新方式,現已成功申請了“一種錫材料掐絲琺瑯彩畫制作方法”和“具有空氣凈化作用的瑪瑙琺瑯活性炭畫及其工作方法”兩項發明專利。

在鄧璧玲的帶領下,一支由10多人組成的專業設計師、工藝師及學員團隊讓掐絲琺瑯彩畫擁有了長久的生命力。他們將云南的歷史名跡、少數民族多元文化、山川河流自然風光等元素和現代設計藝術融于一體,源源不斷地創作出一系列富有云南特色的藝術作品。《云南美》以孔雀為載體,借高鐵串聯起云南名勝古跡、濕地湖泊等著名生態美景;《衣食住行》四幅組畫呈現了云南的刺繡和扎染、米線和野生菌、圍棋和普洱茶、羅平油菜花田等代表元素;《少女綺夢》系列展示了巍山彝族的刺繡服飾、婚嫁習俗等元素……

為進一步傳播掐絲琺瑯“非遺”文化,鄧璧玲團隊研創出茶杯墊、開瓶器等各類受年輕人喜愛的實用性文創衍生品、開設“非遺”培訓班、開展“非遺”體驗活動,推動掐絲琺瑯彩畫走入大眾視野,觸底式做好“非遺”傳承發展。此外,近年來鄧璧玲的掐絲琺瑯彩畫作品不僅被云南省博物館收藏,還多次作為國禮贈送至南非、智利、韓國和南亞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5月,數項作品成功入選“中國好禮”。

在鄧璧玲團隊的不懈努力下,昆明德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今年榮評為“全國版權示范單位”和“云南省版權示范單位”,目前已獲得知識產權208項,為云南掐絲琺瑯彩畫的本土研創之路與市場化發展保駕護航。

“前期我們一直專注于工藝傳承與作品的研創,經十多年的沉淀,我們已創作出200多件作品,下一步我們將布局新媒體運營進行內容創作,挖掘出并講好每一件作品的創作過程、所展示的內容及所蘊含的深意,通過直播等方式傳播好云南的掐絲琺瑯彩畫文化,將我們的作品推向更廣闊的舞臺。”談及未來的發展,鄧璧玲說道。

云南網記者胡妤雅實習生田素素陳聰攝影報道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