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全球微頭條丨【我給報告點個贊】竇紅宇:書寫山鄉巨變,從駐村開始

時間:2022-10-18 05:24:51    來源:云南網    

?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5年間,云南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接續推動脫貧地區全面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

?  正在曲靖市會澤縣馬路鄉荒田村駐村的作家竇紅宇,聽到黨的二十大報告里關于鄉村振興的論述后,覺得每一句都深入人心。

“報告里關于鄉村振興的每一個字,都是我們作為一名黨員正在邊遠農村做著的一件一件實實在在的事。”


(資料圖)

竇紅宇,中國作協會員,云南省作協長篇小說創作委員會副主任。一年前,他主動向單位申請駐村。身為一名作家,他希望能夠有更多了解中國農村的機會,不僅是了解,更希望能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參與者。

他隨同曲靖日報社兩位同事一起,從曲靖出發坐了將近6個小時的車,才到荒田村。

竇紅宇 受訪者供圖

荒田村沒有一處是平地。馬路鄉是會澤有名的“四大梁子”之一(大海梁子、火紅梁子、駕車梁子、馬路梁子)。這兒的大山,一頭接著昭通魯甸,一頭接著貴州威寧。

脫了貧的荒田村,再不是鄉間的泥濘小路,而是一條條水泥鋪設的道路,這些路,要么通向每一戶農家,要么通向田地。村里蓋起了沖水廁所,每家每戶吃穿不愁。除了種地,大家閑暇之時,都刷抖音跳廣場舞。孩子們的食堂,是標準的、現代化的,提供的一日三餐都是營養餐。不管年齡大小,吃完飯都要自己洗碗,然后,把碗筷擺進消毒柜。

在駐村日記里,竇紅宇這樣寫道:

“漂亮的學校,漂亮的食堂,漂亮的宿舍……

在這里,我們再也看不見那些每天走十幾里山路奔跑著來上學的汗津津濕淋淋的孩子們。我們再也看不見孩子們從書包里掏出一個灰溜溜的洋芋,就當一頓午飯的情景了。”

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個跑鄉村客運的女司機。人很豪爽,農忙時,在家種苞谷、種洋芋,喂豬……等出來跑客運,搖身一變,一身城里人的打扮,裙子、皮鞋、各式各樣的衣服,根本分辨不出來她是城里人還是農村人。“有一次,她在路上跟我算了一筆賬,除去種地養豬的收入,光跑客運,一個月不會少于五六千。每天,還擔心自己吃胖了,要減肥呢。”大山里的巨變,正在滇東北大地上演著。在與馬路鄉接壤的迤車鎮,高速公路橫穿而過,高鐵站也正在紅紅火火建設著。

竇紅宇 受訪者供圖

在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方面扎實推進鄉村振興,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讓村民共享數字經濟的紅利,用文化與精神為鄉村鑄魂……駐村還有7個多月,他也在思考中國作協給會員們的倡議——書寫山鄉巨變,究竟如何入筆。

書寫偉大的時代,從鄉村振興開始,從駐村開始。“投身于偉大的鄉村振興工作,讓自己的人生軌跡因融入國家宏偉戰略而變得更有意義,于我而言,這是非常寶貴的財富。”

“我就住在村里的小學。雖然脫貧攻堅后,孩子們都去鄉里上寄宿制的設備師資更好的學校了,但我依然每天能想象得到孩子們渴望知識的那雙眼睛。每天,我都希望能為他們種下夢想。鄉村的未來,在這些孩子身上!”

統籌:劉曉穎 鎖華媛

策劃:張成 吳珺 李星佺 期俊軍 李潔 楊萍

記者:期俊軍

設計:蔡陳晨 余思婷

編輯:胡津滔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