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焦點熱議:高海拔旱地一年多熟綠色高效耕作模式助農增收

時間:2022-10-23 05:40:34    來源:云南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0月20日,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會澤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和會澤縣馬路鄉農業技術推廣站共同在馬路鄉江子樹村實施的高海拔旱地一年多熟綠色高效耕作模式示范片通過實收測產驗收。

高海拔旱地一年多熟綠色高效耕作模式助農增收

測產結果顯示:示范片蘿卜平均畝產2820公斤,平均畝產值1692.00元;大春馬鈴薯平均畝產1021.17公斤,平均畝產值1531.76元;玉米畝鮮穗重1183.95公斤,折合干籽粒重707.53公斤,畝產值2264.1元;綠肥畝鮮重1330.1公斤,折合干飼料重332.53公斤,畝產值831.33元。一年多熟綠色高效耕作模式4種作物總和,畝產值可達6319.19元,與常規種植玉米+綠肥模式相比畝增收3223.76元,與大春馬鈴薯+綠肥模式相比畝增收3956.1元。

高海拔旱地一年多熟綠色高效耕作模式助農增收

高海拔(2000米以上)寒涼地區約90%為旱地,常年低溫干旱,是我省鞏固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的難點。2009年至2020年,在省玉米產業技術體系的支持下,我省土肥和栽培崗位專家結合當地實際,利用作物時間和空間搭配,增加土壤覆蓋時間,增加旱地土壤墑情,提高單位土地利用效率,并結合玉米葉齡模式精確施肥技術,構建起玉米套種馬鈴薯+秋蘿卜、綠肥(白菜、蕎麥、燕麥)模式,實現在2200米以上高海拔旱地一年四熟。該模式圍繞“一年多熟綠色高效耕作模式”核心技術,在示范片區篩選適宜良種、合理安排茬口、配套地膜覆蓋、病蟲害統防統治等,在我省2200米以上的會澤縣馬路鄉等地區種植,連續10年畝產值超過5000元,為我省高海拔山區農民脫貧增收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技術支持。2021年以來,在省財政廳預算項目支持下,高海拔旱地一年多熟綠色高效耕作模式再創佳績。

省農科院糧作所副所長、該課題主持人張建華介紹,一年多熟綠色高效耕作模式通過高海拔區耕作制度的創新,實現農業生產的綠色與高效,體現出三大好處:一是通過耕作制度改革,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搭配,在示范片區采取選用適宜良種、合理安排茬口、科學輪作和間套作,結合地膜覆蓋等減少病蟲雜草的危害;二是提高秋收后農田覆蓋,增加土壤墑情,緩解高海拔區冬春干旱,提高春夏玉米抗旱出苗能力;三是提高復種指數,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云南網記者陳云芬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