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云南昭通高原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時間:2022-02-27 13:54:04    來源:云南網    

2021年,昭通市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向好,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245.1億元,增長9.1%,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位;糧食生產實現連年增收,糧食產量穩定在209萬噸;六大高原特色產業質效齊增,綜合產值達到694億元,增長39.9%;農村人口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昭通正逐步實現從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草木萌生,田野新綠。初春的昭通,一派繁忙景象。伴著漸暖的春風,在昭通市昭陽區、魯甸縣,蘋果生產技術服務隊走進果園,手把手指導果農整形修枝、肥水管理、科學管護,對蘋果老果園實施升級改造……昭通市千方百計加快蘋果產業、竹產業、馬鈴薯產業、特色養殖業、天麻產業、花椒產業六大高原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產業助農增收致富功能,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近年來,昭通市著力實施產業興市戰略,大力培育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緊扣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按照“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的思路,堅持生產向綠、品種向優、品質向好,采取“引龍頭、抓創新、優結構、強服務、樹品牌、重引領”舉措,蘋果、竹子、馬鈴薯等六大高原特色產業組織化程度大幅提升、品牌優勢逐漸彰顯,創建云南省“一縣一業”示范縣2個、特色縣2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提高到1.75:1。

高起點謀劃產業發展。昭通市按照“一步登頂、跨越發展;產城融合、三產聯動;龍頭帶動、品牌引領;因地制宜、規模經營;科技支撐、綠色發展”五大原則,高起點謀劃農業特色產業,破解產業發展突出問題,先后出臺蘋果、馬鈴薯、竹子、天麻、花椒、特色養殖等6個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和產業基地建設、農產品品牌創建、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實施意見,明確了產業發展目標、工作任務、具體措施、時間節點和發展路徑。

高標準建設產業基地。按照“市有萬畝、縣有千畝、重點鄉鎮有500畝示范園”的要求,抓好產業基地創建,加快“綠色食品牌”產業基地建設,提升基地標準化、綠色化、設施化和數字化水平。2021年,新認證“三品一標”115個,認定“綠色食品牌”產業基地111個。

高質量培育新型主體。該市加強龍頭企業培育,全市目前共有涉農龍頭企業470家,2021年云南理世集團通過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認定,實現“零”突破。強化黨組織示范引領和黨員帶頭作用,實施規范提升促進質量提升“雙提升”行動。培育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家庭農場2269家。

高水平推進科技服務。昭通市聚焦馬鈴薯、蘋果、特色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依托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昭通蘋果科技小院等平臺,開展蘋果脫毒研究、苗病毒檢測技術、組培擴繁及生根技術研究等試驗示范和馬鈴薯極量攻關;成立由151名農技專家組成的“萬名人才興萬村”行動昭通專家咨詢委員會,選派蘋果、馬鈴薯、特色養殖等方面專家28名投身“萬名人才興萬村”工作。

高層次打造特色品牌。該市以打造“綠色食品牌”為契機,著力打造昭通蘋果、昭通天麻等一批頂尖產業“金字招牌”。“昭通蘋果”“昭通天麻”“鹽津烏骨雞”三個區域公用品牌入選2021年云南省“綠色食品牌”品牌目錄。目前,昭通市蘋果產業在海升等24家企業帶動下,果園面積達80萬畝,覆蓋脫貧戶1.86萬戶6.78萬人;竹產業在吉食道等27家加工企業帶動下,種植面積達430萬畝,覆蓋脫貧戶4.1萬戶18.15萬人;馬鈴薯產業通過云南理世等67家新型經營主體建基地、強加工、拓市場帶動大面發展,種植面積達250萬畝,覆蓋脫貧戶19.18萬戶、81.31萬人;天麻產業在湖南漢森等23家企業帶動下,種植面積達8.51萬畝,帶動6萬多名群眾增收;花椒產業在昭通農投等14家產加銷企業帶動下,椒林面積達到147.2萬畝,覆蓋脫貧戶3.6萬戶14.4萬人;特色養殖在豬豬俠等9家企業帶動下,覆蓋脫貧戶24.85萬戶108.59萬人。

云南網記者謝毅

關鍵詞: 特色產業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