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1小時,全網播放量近80萬!世界森林日當天,云南網推出這檔直播節目

時間:2022-03-21 18:55:02    來源:云南網    

云南網訊(記者張瑪睿)有人說:“樹木撐起了天空,如果森林消失,世界之頂的天空就會塌落,自然和人類就會一起死亡。”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當天14時,云南網推出直播訪談節目《森林日萬物生》。云南網、網易《未來公開課》、云報客戶端、春城晚報-開屏新聞在線直播,學習強國同步直播。該節目播出時長約1小時,據統計,全網播放量近80萬次。

直播在環境專家、國內首部8K人文生態紀錄片《萬物之生》主創團隊和主持人的交流中進行,分享紀錄片拍攝背后的故事,探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意義。

有趣的生物故事,掀起直播互動高潮

直播熱度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環境教育中心科普專家、“版納君”劉光裕開啟。他身處云南省西雙版納勐臘縣勐侖鎮植物園,從自己一次有趣的昆蟲發現經歷講起,分享了關于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的觀點。在分享過程中,劉光裕提及許多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的美景,引得網友紛紛評論,寫下自己印象深刻的景點。

直播中,觀眾不僅聽到西雙版納的昆蟲故事,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亞洲象的故事。當收到主持人關于“拍攝過程中打動自己的場景”的提問后,《萬物之生》執行總導演胡昆池不假思索地談到在拍攝過程中看到的亞洲象玩耍的有趣場景。隨后,主持人也講述了自己過去采訪時了解到的亞洲象保護故事。關于亞洲象的分享,引起網友的興趣,大家紛紛留言表示,要“保護森林,保護亞洲象。”

突破萬難的拍攝故事,深深打動觀眾

《萬物之生》紀錄片的創作團隊,在拍攝過程中,被云南的生態美深深打動,而他們的敬業與專業,也在這場直播中打動著直播間的觀眾。

“我們頂著冰雹去拍,每天開車好幾個小時只為了幾個鏡頭。”直播過程中,《萬物之生》總導演王紫建回憶到拍攝過程,這樣說道。

“不論我們的拍攝過程如何艱辛,我們所有人都希望,觀眾朋友在看完影片以后,能夠看到云南的豐富生物多樣性,看到中國的生態有多好。能做到這樣,就很好了。”聽到主創團隊的心聲,有網友被觸動,評論道:“這年頭,好好做片子的人,都值得我們尊重。”

直播中,著名紀錄片導演、《萬物之生》總顧問李成才表示,云南是創作自然紀錄片的天堂,中國很了不起的自然類紀錄片,應該誕生在云南;凡是愿意思考自然、表達自然的人,都是了不起的。同時,他跟觀眾分享,“這部紀錄片中展示出來的大自然的饋贈和魅力,以及科研專家數十年如一日的鉆研精神,都是非常打動我的部分。”

“我和我們團隊所有的努力——不管是什么氣候條件拍攝,用怎樣的影像和技術手段去表達,其實我們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無限地去接近云南的樣子。”李成才說。話音未落,網友便紛紛為其點贊,“為這份謙遜和敬畏之心,點贊!”

《萬物之生》3月21日—25日每晚7點半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

8K生態人文紀錄片《萬物之生》于2021年7月8日正式開機,耗時三個月,攝制團隊在云南境內穿密林、趟河水、攀山峰、進村寨,走遍了昆明、楚雄、麗江、迪慶、大理、普洱、西雙版納等地進行拍攝,并真實記錄下了大量的云南珍稀動植物生長和生活的過程。

片子以云南的自然、人文、生態為切入點,真實、生動地展現了云南生態環境優勢,通過一個個精選的人物故事傳達了COP15核心精神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萬物之生》3月21日至25日每天19:30在央視9套紀錄片頻道首播,每天21:00在咪咕視頻與4K花園全網播出,每天更新1集,每集25分鐘。

關鍵詞: 世界森林日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