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從“一煤獨大”到“多元支撐” 開遠工業經濟加速邁上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時間:2022-03-31 16:44:11    來源:云南網    

近年來,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按照“項目支撐、園區承載、產業集群”的發展思路,不斷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培育新動能新優勢,深入推進產業轉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業經濟從“一煤獨大”轉向“多元支撐”,闖出了一條資源型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新路子。

開遠市

位于開遠市輕工業產業園的云南錦鼎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光學顯示屏材料偏光片為主營業務,集研發生產及銷售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現已投資上億元配備了近1.2萬平方米的凈化無塵生產車間,具有兩條模切沖壓線、4臺大型智能裁切機、3條集清潔、檢驗、噴碼于一體的全自動AOI視覺偏光片檢測線。

開遠工業經濟加速邁上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作為西南地區首個偏光片制造企業,該企業從2019年入駐輕工業產業園以來,通過源源不斷的科技投入,為打造“園區標桿”提供了充足的底氣與動力。

“隨著訂單量不斷增加,我們在2021年又新增一條全自動光學材料監測生產線和一臺RTC全自動模切機,總產值相較2020年提高40%。”公司負責人說。

以此為縮影,現在的開遠市輕工業產業園內,迪信科技、億歐鋰能、領沃電子等21家企業已相繼投產,年產1.5億平方米瓦楞紙箱生產線建設項目、年產3000萬PCS鋰離子電池二期項目、精深加工年產3600噸土豆食品建設項目等正在熱火朝天建設中。隨著一批批專業化、精細化、高端化工業項目的聚集,輕工業產業園已成為開遠工業發展的重要平臺。

開遠工業經濟加速邁上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視線轉向開遠食品加工產業園,一排排標準化廠房整齊排列、一輛輛貨車來來往往,整個園區豆香四溢、香氣撲鼻。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忙著清洗、浸泡、磨漿、煮漿、揭皮、晾曬、包裝,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

作為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開遠因煤而興,同樣也因傳統的煤、電、化工、建材產業在體制、結構上的弊端影響,令工業經濟受到巨大沖擊,特別是煤電受沖擊更為突出。

面對發展困局,開遠市主動適應新常態,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作為突破口,交出破局新答卷。2015年10月,開遠市食品加工產業園開始動工建設,次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

開遠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白偉介紹,食品加工產業園的建設開發,盤活了國能開遠小龍潭電廠閑置的工業用地,激活了傳統的煤、電產業,實現了火力發電企業從發電賣電轉型為熱電氣循環產業的工業配套,為培育以熱電氣為主要生產要素的輕工業集群創造了有利條件,“通過重點引進食品加工產業項目,產業集群效應持續放大,促進大中型國企和小微民企協調互補、共同發展。”

開遠工業經濟加速邁上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目前,園區內有豆制品生產企業54戶、功能性食品加工企業1戶,年產20萬噸冰紅糖生產項目一期建成投產,年產42萬噸蔬菜脫水加工項目也正在抓緊建設中。

2021年,食品加工產業園完成工業總產值28.7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25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億元,成為開遠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工業經濟攻堅戰、加快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標志性項目。

輕工業產業園和食品加工產業園的成功,是開遠市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工業轉型升級中交出的新答卷。5年來,伴隨工業結構持續優化、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技術改造力度持續加大、綠色發展大力推進,全市工業總產值從125.1億元提升至233.1億元、年均增長11.8%,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21.1%提升至27.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50戶增加至93戶。

放眼“十四五”,開遠市將繼續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著力破解“化工圍城”,以產業轉型帶動城市轉型,以園區經濟為突破口,加速新型城鎮化步伐,著力打造新型工業生態宜居城市。

云南網記者饒勇通訊員胡語珊何嘯梁宇婷攝影報道

關鍵詞: 工業經濟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