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今日頭條 > 正文

山東:到2022年 建成6500萬畝以上高標準農田

時間:2020-06-10 11:15:32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建高標準農田,山東瞄準8000萬畝

新建高標準農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主要用于糧食生產

為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山東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2020年全省建成5982萬畝高標準農田;到2022年,建成6500萬畝以上高標準農田,穩定保障1000億斤以上糧食產能;到2025年,力爭建成8000萬畝高標準農田。

在建設區域上,《意見》提出堅持按灌區或流域集中連片建設,單個項目建設規模原則上平原地區不低于1000畝,丘陵山區不低于500畝。全省劃定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率先建成高標準農田。鼓勵支持工作基礎好的糧食產能大縣整縣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到2025年,全省整縣推進達到30個以上。

在建設內容上,《意見》明確要實行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配套,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有序推進已建項目區改造提升和農田水毀災損工程修復,到2025年,全省改造提升面積達到1500萬畝以上。創新“高標準農田+”建設模式,以項目建設為載體,推動基礎設施配套、耕地地力提升、技術推廣應用、土壤墑情監測等資源要素集成。

為實現高標準農田旱能澆、澇能排,《意見》要求推進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等農田水源工程建設,完善田間灌排工程設施。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加快發展噴灌、微灌和水肥一體化,推進實施精準灌溉、智慧灌溉工程,切實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

嚴守耕地和生態紅線方面,《意見》要求嚴格項目立項條件,嚴禁在自然保護區、非優先保護類耕地、地面坡度大于25°等禁止區域建設高標準農田。開展綠色高標準農田建設,因地制宜推進生態田、生態渠、生態路等工程建設。新建高標準農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并主要用于糧食生產,不得在高標準農田內種植楊樹、桉樹、構樹等林木及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植物。

高標準農田重“建”也要重“管”。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處長王煒介紹,《意見》突出建管并重,首次明確高標準農田工程管護機制內容為縣負總責、鄉鎮落實、村為主體、所有者管護、使用者自護、受益者參與,管護經費來源為財政補助、村集體公益金提取、村民“一事一議”、使用者付費和市場化運作等,推動工程建好、管好、用好,確保長期發揮效益。結合糧食安全責任考核等,山東省將對各地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對按時完成任務且成效突出的進行通報和獎勵,對建設進展緩慢和未完成任務的予以約談、處罰等。

為加強資金保障,山東省要求建立分級負擔、合理保障的農田建設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省級財政承擔地方財政投入主要支出責任,各市、縣(市、區)確保按國家確定的投資標準足額落實配套資金。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指標核定、調劑和收益分配機制,以新增耕地、新增產能、質量提升等收益作為債券償還來源,鼓勵支持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創新適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金融貸款產品,采取政銀擔合作模式,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投入。(毛鑫鑫)

關鍵詞: 山東 高標準農田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