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研究顯示 10萬年前“許昌人”已掌握較復雜的石器技術

時間:2019-01-11 09:53:21    來源:科技日報    

“許昌人”(距今10萬—12.5萬年,晚更新世早期)越來越引起考古學界的重視。中科院古脊椎所李浩、高星與山東大學及南非金山大學、美國德保羅大學同行合作,首次全面、系統地揭示了許昌人的石器制作技術及相關人類行為活動信息。研究顯示,“許昌人”已具備較為復雜和進步的石器技術,發展出靈活、高效的原料和環境適應策略。相關成果于1月9日在線發表在國際考古學期刊《考古與人類學科學》上。

研究人員在對“許昌人”遺址2005—2016年發掘出土的14862件石制品進行了系統研究后認為,其石器技術的進步主要表現在剝片與加工策略兩方面:首先,石核(是打下石片后用作工具的礫石部分)剝片方式多樣,并以單面單向剝片、不規則多向剝片和向心剝片為主;盤狀石核所占比例較高,表現出剝片程序上的組織性和計劃性。第二,工具類型多,包括刮削器、凹缺器、鋸齒刃器、尖狀器、石鉆等;少量尖狀器的底部經過修理,表明可能存在配合骨柄或木柄使用的復合型工具;工具加工更為精細,刃緣更加規整,出現軟錘修理和壓制修理技術。而軟錘工具和壓制工具的發現,表明古人類已有效地開發、利用骨質資源,具備了成熟、系統的狩獵技術和群體組織行為。

對比顯示,“許昌人”遺址出現了與西方舊石器中期遺址相近的器物組合和修理技術,但缺乏西方遺址中廣泛存在的一種石器制作技術——勒瓦婁哇技術,故尚難確定“許昌人”是否有意識地采用了這一標準化剝片方法。專家指出,上述比較研究為人們了解中—晚更新世過渡階段東西方古人類交流和互動歷史提供了寶貴材料。(李大慶)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