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研究表明:谷神星近地表水或存在近千萬年

時間:2019-02-19 16:14:59    來源:科技日報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道,一項新研究表明,在不太久遠的過去,矮行星谷神星上某些接近地表的地方曾擁有水,且持續時間長達近千萬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行星科學家茱莉亞·卡斯蒂落-羅格斯領導的團隊,詳細分析了NASA“黎明”號探測器對谷神星上的奧刻瑞斯隕石坑(OccatorCrater)的觀測數據,得出了上述結論。

從2015年3月到2018年10月,“黎明”號一直在谷神星軌道上對其進行觀測,直至燃料用盡。

奧刻瑞斯隕石坑寬約92公里,觀測發現其上存在明顯的亮斑。“黎明”號團隊成員認定,這些亮斑是咸水汽化進入太空時留下的鹽分。

他們推測,這些水最初可能是地下冰,在大約2000萬年前,這些冰由于造成該隕石坑的撞擊產生的熱而融化。一旦液化,其中一些水通過裂縫流到地表并消散。研究人員稱,這種升華發生于400萬年前——這是奧刻瑞斯隕石坑上最年輕沉積物的表觀年齡。

那么,2000萬年前與400萬年前之間的這1600萬年之中,發生了什么呢!?

卡斯蒂落-羅格斯說:“液體很難長時間存在于接近地表的位置。”事實上,此前研究估計,“冰巖漿”只能讓液體在奧刻瑞斯隕石坑附近的近地表下保留僅40萬年左右。

卡斯蒂落-羅格斯團隊的建模工作表明,奧刻瑞斯隕石坑的近地表下含有絕緣材料,這可能使液體保存了約1000萬年。

“黎明”號探測器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圍繞矮行星軌道運行的探測器,也是第一個圍繞地球—月球系統之外的兩顆天體運行的探測器。“黎明”號主要對谷神星和灶神星(Vesta)進行了探測,這兩顆矮行星是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的最大的兩個天體,被認為是太陽系早期行星形成時期的遺留物,“黎明”號任務旨在幫助揭示這個神秘而遙遠的時期。(記者劉霞)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