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少喝含糖飲料 拒絕甜蜜的負擔

時間:2018-05-24 14:15:34    來源:中國醫藥報    

數據顯示,隨著我國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全國每年兒童食品的購買力可達2.47萬億元。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兒童時期的生長發育對人一生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如何保證兒童吃得營養、安全、健康?“六一”兒童節臨近,我們特別策劃了“守護兒童舌尖安全”系列報道,聚焦兒童食品產業發展,共同關注兒童食品營養安全問題。

2018年全民營養周(5月13日~19日)的主題是“吃動平衡,健康體重”。今年,營養專家們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含糖飲料——令人體重飆升的“著名選手”。

5月18日,由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組織全國相關領域專家編寫的《中國兒童含糖飲料消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兒童飲用含糖飲料的行為越來越普遍,攝入量也顯著增加。專家呼吁,過量飲用含糖飲料不僅危害兒童身體健康,而且對其一生的健康也將帶來不利影響。我國應盡快制定相關政策,限制含糖飲料消費,為兒童營造健康的飲食環境。

含糖飲料消費增長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含糖飲料是在制作過程中人工添加單糖(葡萄糖、果糖)或雙糖(蔗糖、乳糖或麥芽糖)且含糖量在5%以上的飲料。據此估計,目前我國飲料市場中超過半數的飲料均為含糖飲料。

近十幾年來,國內外含糖飲料消費均呈增長趨勢。《報告》顯示,無論是英國等發達國家,還是南非等發展中國家,在不同類型的兒童含糖飲料中,各國消費量最大的都是軟飲料,其次為水果/蔬菜飲料、咖啡/茶飲料。同時,兒童含糖飲料消費量還呈現出隨年齡增加而增長的趨勢。

我國的情況也不例外。隨著我國含糖飲料的生產和銷售不斷增長,兒童飲用飲料包括含糖飲料的行為越來越普遍,飲用量也顯著增加。《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報告(2010-2013)》顯示,我國6歲~17歲兒童少年每周至少消費1次飲料的比例為61.9%;其中12歲~17歲兒童少年人均每天飲料消費量最高,為203毫升。2008年,《報告》主編、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冠生帶領科研團隊分別在上海、廣州、濟南、哈爾濱、北京、西安和南寧7個城市對9194名6歲~17歲兒童少年的飲料消費行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城市兒童的人均日飲用飲料量為715毫升;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人均日飲用飲料量分別為81毫升、1151毫升和1229毫升。

根據調查,兒童少年喜歡某種飲料的最主要原因是“好喝”。對此,馬冠生表示:“喜歡甜味是人類的天性,糖讓人心情愉悅。飲料中含糖量越高,口味則可能越好,所以更受兒童歡迎。”

過量飲用危害健康

過多飲用含糖飲料會對健康帶來危害。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發布的《終止兒童肥胖》報告中指出,“含糖飲料消費”與“肥胖風險增加”之間的聯系已是不爭的事實。飲用含糖飲料會直接導致能量攝入增加,加上較差的飽腹感、刺激食欲等原因,大大增加了肥胖的發生風險。

《報告》中列舉了含糖飲料攝入對人身體健康的影響:飲用含糖飲料后,口腔中的細菌可以使糖和食物殘渣發酵,參與形成牙菌斑;長期飲用碳酸飲料會酸蝕牙齒,增加患齲齒風險;含糖飲料的糖會被人體迅速吸收,過多飲用可能會增加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過多飲用含糖飲料還可能對血壓、血脂造成不良影響。

“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兒童經常過量飲用含糖飲料不僅會增加患肥胖、高血壓、2型糖尿病、齲齒等慢性疾病的風險,也可能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率,對兒童骨健康也會產生影響。”馬冠生表示,目前我國亟待加強對飲用含糖飲料與相關疾病的研究。“編寫《報告》,就是為了全面了解國內外含糖飲料的消費情況及其他國家相關政策,為我國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學依據,以減少我國兒童對含糖飲料的消費,促進兒童身體健康。”馬冠生說。

“限糖”行動刻不容緩

2015年,WHO在《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指南》中提出,要在整個生命歷程中減少游離糖的攝入量;在2016年發布的《終止兒童肥胖》報告中指出,要實施綜合措施以促進兒童和青少年健康食物的攝入,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入;在《對飲食實行財稅政策和預防非傳染性疾病》報告中指出,對含糖飲料征“糖稅”將會降低其消費量并且會降低患肥胖、2型糖尿病和齲齒的風險,呼吁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對含糖飲料征“糖稅”。“美國已經呈現全人群肥胖的流行態勢,中國也會緊隨其后步入肥胖流行的國家行列,在肥胖成為嚴重的公共問題之前,中國必須盡快行動起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副代表鄭道(Douglas James Noble)呼吁。

據悉,在2016年召開的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上,我國發布了《2030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上海宣言》和《健康城市上海共識》,提出政府必須采取行動來促進公眾健康,將財政政策作為強有力的工具,增加對健康和福祉的投資;加強對不健康產品的立法、管制和稅收。

專家表示,兒童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均衡的營養是其智力和體格正常發育乃至一生健康的基礎。這一時期也是兒童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關鍵時期。《報告》提出,健康的飲食行為要從兒童時期開始培養,要降低兒童含糖飲料消費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及早、從小抓起。應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建立起以“學校-家庭-社區”為主的防控網絡。

“飲用含糖飲料是一種消費行為。在此過程中,消費者特別是兒童,其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與環境密不可分。”中國營養學會秘書長杜松明表示。家庭、學校和社會要積極開展飲食教育,做到食物多樣、均衡飲食,自覺控制兒童含糖飲料的消費量。“還應加強多部門合作,創造支持性氛圍。政府、學術機構、企業和媒體各司其職,承擔相應責任。”馬冠生表示。

《報告》建議,政府應該加快營養立法,推動制定相關政策,包括限制含糖飲料廣告、促銷,在含糖飲料上添加警示標識,對含糖飲料征“糖稅”等;相關學術機構組織應開展我國兒童含糖飲料及添加糖消費狀況的專項調查,建立含糖飲料消費監測和評價系統,了解不同人群含糖飲料的消費行為;學校要加強宣傳,開展學校健康教育,凈化校園及周邊的飲食健康環境;家長從自身做起,支持和鼓勵孩子減少含糖飲料消費。(記者 陸悅)

關鍵詞: 飲料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