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4月29日,天和核心艙被送入預定軌道,標志著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展開。作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航天器,空間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滿足航天員長期在軌生活、工作以及地面航天員尋訪的載人航天器。
身為“吃瓜群眾”的一員,你肯定很想知道在空間站中工作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沒有機會親臨空間站的你我,不妨隨著本報的空間站工作生活指南系列報道,來感受空間站里別樣的生活。
空間站工作生活指南①
“歡迎來到中國空間站。”
4月29日,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展開。
中國從此有了屬于自己的“空中家園”。在這個“家”里,生活與工作完全變了個樣。假如你是首次入住,如何偽裝成一名“老鳥”,才能在空間站中生活得如魚得水,這份“菜鳥”偽裝守則,敬請收下。
見到魚香肉絲別太意外
民以食為天。人們對“吃”這件事是出了名的執著,無論在地上,還是天上。
你覺得航天員在空間站里都吃啥?漢堡?面包?蛋炒飯?梅菜扣肉?魚香肉絲?其實,從國際空間站全面建成,到現如今我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升空,多年來空間站上的食物清單一直在更迭。
最早的版本,食物極大可能是糊糊狀的。對,就是那種沒有熱油烹炒的濃香,也沒有香料混搭的美味,只有經過特殊處理、確保不會掉渣的糊狀“黑暗料理”。“口感難以形容,味同嚼蠟。”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劉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地面上,進食時掉落一些殘渣碎屑無可厚非,但在失重的空間站中,這些不起眼的碎屑可能會鉆進精密儀器零件里,甚至會飄進你的鼻孔、眼睛里,后果嚴重到讓你“懷疑人生”。
除了糊糊外,還有類似小塊壓縮餅干的“一口吃”食品,以及需加水軟化才能下咽的復水食品。可是不論哪一種,味道都不是重點,溫飽和健康才是重點。航天員長期處于失重環境中,容易發生骨丟失、肌肉萎縮、紅細胞數量減少等情況,因此,食品要針對失重環境可能導致的人體代謝和生理功能的改變,適當調整膳食的營養素,包括食品中的蛋白質、脂肪以及各種微量元素等。
后來,航天員們努力“奔小康”,食物種類不斷增多,口味也得到相應改善。
如今,航天員在空間站可以享受聚餐級別的“盛宴”。
我國空間站在設計之初,就在航天員的一日三餐上下了大功夫。時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宿雙寧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中國航天員在太空中不僅可以吃到諸如八寶飯、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等中式食品,飯后還可以喝一杯用中藥和滋補品配制的飲料。日前剛剛發射的天和核心艙就貼心地設置了就餐區,并配置了微波爐、冰箱、飲水機、折疊桌等家具。
總之,空間站食物越來越“接地氣”。要想在航天員面前不露怯,身為“菜鳥”的你千萬記得收起對“太空食品”的刻板印象,在看到食物的那一剎要淡定,務必藏好眼神里的那絲驚訝,假裝熟練地挑選你的最愛,或許就能在其中找到一份美味的宮保雞丁。
“老鳥”睡覺必備個耳塞
除了吃,人生還有一件大事——睡。在地球上,踏踏實實地躺在床上一覺到天亮,拉開窗簾就能看到朝陽,何等愜意!
然而因為失重,空間站里并沒有床。確切地說,是不需要床。
劉勇在其編著的《國際空間站》一書中這樣寫道:“每個航天員都有一個很小的睡眠艙。睡眠艙里沒有床,只有一個睡袋,航天員把自己系在里面睡覺。如果不系好,航天員會在睡眠艙中飄來飄去,還可能會撞到東西。”
再者,太空中沒有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劉勇介紹,在空間站內,每隔45分鐘就可看到一次日出或日落,也就是說24小時內能看到15次日出。
當然,睡眠艙內大多沒有窗戶,你可以不用擔心這種不同于地球的快節奏明暗交替會給你的睡眠帶來巨大困擾。但另一方面,你也失去了在陽光中醒來的樂趣,只能在人為制造的黑夜白日中盡量延續地球上養成的生物鐘節律。
因此,很多航天員在空間站內的睡眠質量并不好,以至于經常需要使用安眠藥。
除此之外,睡眠中的呼吸也是大問題。
“地球上,空氣可以流動。但在失重的空間站里,航天員睡著的時候呼出的二氧化碳會漂浮在鼻子周圍。為了不被‘憋死’,航天員通常需要睡在換氣扇附近,讓人為制造的氣流源源不斷地帶來氧氣。”劉勇說。
想象一下,耳邊充斥著通風扇的“嗡嗡”聲以及空間站其他儀器設備發出的噪聲,你還能睡好嗎?因此,上天之前記得帶上“老鳥”的“必備神器”——耳塞。
沒有重力也可以練習“舉重”
在地球上,你可以躺上整整一天,不出門不鍛煉,當一個快樂肥宅。
在空間站里,你就不能這么懶了。
長期處于失重環境會造成人體肌肉萎縮、骨丟失等健康問題。因此,鍛煉就成了航天員必備的“求生技能”。劉勇介紹,通常航天員每天都要花費2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鍛煉,空間站內往往配有專門的鍛煉工具,如跑步機等。
如果你在空間站上看見一種可以模擬重力的設備,可以淡定地“飄”過去,用它來舉重。這也是一種鍛煉方式。如果碰到其他“菜鳥”討論為什么要模擬重力,你就可以擺出一副司空見慣的模樣說:“你試過在空間站舉起一個人嗎?那會像舉起一片羽毛一樣輕松。如果不模擬重力,根本起不到鍛煉的效果。”
除了鍛煉的“必修課”,個人衛生問題也可能讓你暴露“菜鳥”的身份,切記別掉到“坑”里。
“空間站中沒有淋浴,因為失重的水會附在身體表面,而非順著人體流下來。”劉勇告訴記者,航天員通常只能用毛巾擦拭身體,想要更精致一些,就得用不需要沖洗的洗發水洗頭。
刷牙時也有講究。在地球上,牙膏泡沫可以吐在水池里被沖走,但在空間站中如果這么做,牙膏會飄得到處都是。因此,航天員的牙膏是特制的、可食用的——吞下去就不會飄走了。或許你難以想象,但事實就是如此。
空間站內還有一個現象經常出現,就是航天員的褲腿容易往上飄,所以航天員們通常會穿短褲,或者干脆穿一種有帶子連在腳上的褲子。因此,偽裝成“老鳥”的“神器”清單里又添了一項——踩腳褲。
除了吃、睡以及個人護理,空間站里還有很多別具一格的非凡體驗,比如窗外震撼的宇宙奇觀,蔚藍炫美的地球家園,擦肩而過的其他衛星……相信你這只“菜鳥”會逐漸習慣并愛上這里的生活,成長為名副其實的“老鳥”。
空間站生存TIPS
餐飲:空間站的食品會適當調整膳食的營養素,包括食品中的蛋白質、脂肪以及各種微量元素。隨著食物種類不斷增多,口味也得到相應改善,如今的航天員可以在太空中吃到諸如八寶飯、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等的美食。
睡眠:在空間站內,每隔45分鐘就可看到一次日出或日落。此外,睡眠呼出的二氧化碳會漂浮在鼻子周圍,為了不被“憋死”,航天員通常需要睡在換氣扇附近。
健身:長期處于失重環境會造成人體肌肉萎縮、骨丟失等健康問題。因此,鍛煉成了航天員必備的“求生技能”。空間站內往往配有專門的鍛煉工具,如跑步機等,還有專門模擬重力的設備,可以讓航天員用它來舉重鍛煉。
衛生:由于失重,在太空中洗頭得用不需要沖洗的洗發水;牙膏也是特制的、可食用的,這是因為吞下去就不會飄走了;航天員的褲腿容易往上飄,所以航天員們通常會穿短褲,或者干脆穿一種有帶子連在腳上的褲子。(實習記者于紫月)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張穩呂樂田陽孫震泰安報道時值深秋,泰安市邱家店鎮姚家坡村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作為全國最大的“秋褲村”,每
2022-10-29 18:34
在中國,每12秒有1人發生卒中,每21秒有1人死于卒中,腦血管病已成為中國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
2022-10-29 18:39
10月28日上午,全國首個航運企業集成化審批服務平臺在青島自貿片區啟動。該平臺運用數據中臺、AI人工智能、電子簽名等技術,將涉及水路運輸、
2022-10-29 18:37
海報評論員朱延魯10月28日,山東公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數據。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為64409億元,
2022-10-29 18:31
作為正規醫院,南昌豐益肛腸醫院在改善就醫環境、降低就醫費用、優化就醫流程方面下功夫;實行的無假日醫院制度,為上班族看病提供便利;通過
2022-10-29 17:53
10月28日,山東發布了前三季度的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64409億元,同比增長4 0%。跑贏3 0%的全國大盤,經濟大省山東交出了一
2022-10-29 15:41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解強民通訊員姜雁群濟南報道10月28日,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設備工程開工活動在稻香站舉行,標志著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
2022-10-29 15:32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梁雯濟南報道11月9日至10日,2022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會將于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次大會主題為“創新引領發展數
2022-10-29 15:36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孫杰濟南報道10月28日,由中國聯合國協會主辦、外交部國際司支持、山東大學承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模擬聯合國大會開幕。此次
2022-10-29 15:42
測評每天護膚一小步變美就更進一步啦,因為對于好肌膚,我們不管是化妝還是素顏都會顯得好看,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親自測評護膚品--鄭
2022-10-29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