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旅游 > 正文

通江串聯6個紅色景區景點 推出紅色記憶體驗游精品線路

時間:2022-06-16 10:01:13    來源:中國旅游報    

前不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在成都組織召開2022年第三場“市(州)文旅主題宣傳月”新聞通氣會。會上發布,作為川陜蘇區首府所在地的巴中市通江縣,以川陜革命根據地創立90周年為契機,串聯全縣6個紅色景區景點,精心推出了紅色記憶體驗游精品線路,邀請各地游客漫步紅色沃土、徜徉詩意山水。

近年來,通江立足“一區三地·紅色通江”發展定位,積極搶抓川陜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機遇,以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知名紅色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大力推進紅色文化和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穩步走上一條以紅色資源為引領、文旅深度融合的全域旅游發展道路,使得革命老區的面貌煥然一新,當地群眾的幸福生活也越來越有奔頭。

紅色底蘊深厚

通江紅色資源富集。遍布全縣的紅色文化遺址、遺跡,無聲地訴說著革命先烈們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

90年前,紅四方面軍從通江兩河口入川,拉開了建立川陜蘇區的序幕。4.8萬通江兒女加入紅軍,4萬多人獻出了寶貴生命,書寫了悲壯傳奇的英雄史詩,也為中國革命凝聚了強大力量。

革命先烈們在通江留下了王坪、空山、苦草壩等6個革命舊(遺)址群,留下了不可移動革命文物200處、可移動革命文物近5000件,留下了多處紅軍石刻標語,激勵著后人奮勇前行。

圍繞“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通江打造了川陜蘇區王坪旅游區、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空山戰役紀念園等一大批紅色旅游景區景點。

此外,至純至凈的生態環境,秀美旖旎的山水田園,也為通江這片紅色土地的旅游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時光荏苒,如今,通江已成為眾多游客爭相追尋的紅色旅游勝地。

游覽體驗升級

通江地處川陜交界,大巴山脈橫亙全境,自古為偏遠閉塞落后的區域。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這片紅色沃土上持續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今年1月,全國首條“紅色主題”高速公路鎮廣高速王通段的正式通車,消息“刷爆”了通江人的朋友圈,進一步激發了當地干部群眾對發展紅色旅游的信心。

通江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因鎮廣高速王通段通車帶來的交通便利,今年春節期間,川陜蘇區王坪景區接待游客達10萬余人次,同比增長了40%。

這只是通江弘揚紅色文化、做優紅色旅游的亮點之一。隨著通江近年來大力發展旅游產業,該縣的基礎設施、產品業態、公共服務有了較大提升和完善。

去年7月9日,通江縣結合紅軍廣場、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等修繕的紅軍城文旅特色街區剛一亮相,便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往“圍觀”。“無處不在的紅色元素,讓我們更加崇敬革命先烈的奉獻精神。”游客張建豪說。

在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園區通過開展常態化綜合技能培訓、講微黨課大賽、講紅色故事大賽等方式,持續提升講解員隊伍的能力水平。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通過完善景區標識標牌、優化景區交通路網、提升景區綠化景觀、開展“廁所革命”等舉措,推進“軟件提質”和“硬件升級”,為到訪游客提供更加舒適的游覽體驗。

目前,通江正在加快推進總投資132.5億元的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交通專項改善項目。“截至目前,改善項目的一期工程已完工7個項目、完成總投資5.3億元,剩余4個項目預計將于今年底全部完工。”通江縣王坪專推項目負責人介紹。

鄉村振興有力

近年來,紅色旅游已成為通江的閃亮名片。大量追尋紅色記憶的游客到訪,讓通江收獲了高人氣和經濟效益。這不僅帶動了通江廣大群眾增收致富,更有力地助推了全縣鄉村振興。

“這兩年到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參觀的游客比以往多了不少,我們一天曾接待過600多游客就餐。”通江縣沙溪鎮王坪村村民王德勝的“根據地”鄉村飯莊是該村較早創辦的農家樂之一,憑借愈發紅火的紅色旅游,他不僅端穩了致富飯碗,還幫助16名當地群眾解決了就業問題。

王德勝所在的王坪村位于大巴山南麓,處于通江“一區三地”規劃建設的核心地帶,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人文優勢。2021年,王坪村榮獲“天府旅游名村”,當年,該村接待游客達到216.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4億元,帶動村民平均增收4萬元。

“各項數據同比2020年均增長了30%以上,這說明日益蓬勃的紅色旅游正成為村民們的幸福產業,現在很少有人外出務工了,村里也更加熱鬧了!”王坪村相關負責人說。

憑借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和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通江逐漸在紅色土地上實現綠色發展,在綠色崛起中擦亮紅色名片,繪就了一幅紅色旅游帶動鄉村振興發展的美麗畫卷,讓不少曾經的“空心村”成為人氣興旺的旅游村,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吃上了旅游飯。

通江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該縣通過發展旅游業帶動當地3萬余人吃上了旅游飯,人均年增收1.2萬余元。(記者 白驊)

關鍵詞: 四川通江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 紅色景區景點 紅色文化遺址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