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圖片 > 正文

潮汐市場擾民問題多 便民與有序如何兼得

時間:2021-08-19 11:41:28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潮汐市場:便民與有序如何兼得

離家近、滿足日常所需、物美價廉,這是潮汐市場吸引老百姓光顧的“硬核”標簽,尤其在老城區,這類市場是市民日常采買的首選地,是除商超、農貿市場之外,最具活力的消費市場,被附近居民稱贊購物方便。但是,潮汐市場在保障民生需求、增加就業的同時,也存在許多被市民詬病的擾民亂象。例如,商販冒市占道經營、周邊道路亂停車引發交通擁堵、超時段經營、噪音多等問題屢禁不止,居民不堪其擾。

如何實現潮汐市場便民與有序兼得、“煙火氣”與“文明風”共生,考驗著城市治理者的智慧。

現狀

冒市經營、車輛亂停、噪音頻仍

潮汐市場擾民問題多

潮汐市場與商超、農貿市場運營模式不同,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借助道路等臨時場地限時開市,時間一到,人走場清。經營商品多為果蔬、日用品、小吃等,可滿足市民在家門口購買日常用品的需求。據了解,潮汐市場的經營時間集中在早晚兩個時間段,早市一般在清晨4點至6點開市,8點或8點半閉市;夜市一般在17點開市,21點或22點閉市。便民、親民優勢讓此類市場人氣爆棚,像李滄區興山路早市,每天客流量約7000人,遇到節日,客流量可達上萬人,而市北區和興路夜市每晚人流量也可達到5000人。

盡管這些潮汐市場大受歡迎,但市民對其的投訴也不少。記者從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獲悉,今年截止到7月底,該熱線共接到關于早夜市的投訴近2000條。其中,反映最多的問題是市場周邊占路經營問題,有200多條;其次是亂停車和噪音擾民問題。

8月11日早上7點,記者來到李滄區興山路早市探訪。據了解,正規的興山路早市由兩處場地組成,一處場地位于一個大院內,閉市時間為10點;另一處場地為興山支路,閉市時間為8點半。但記者在現場看到,與興山支路交叉的興華路上也擺起了“長龍”,這條由攤位和貨車組成的“長龍”從路口處起,沿興華路南側人行道和機動車道向北延伸,足足擺了30個攤位,有的賣果蔬、海鮮,有的賣日用品。有的攤主將車停在人行道上,有的將車停在機動車道上。“每天早晨周邊街面都亂糟糟的,尤其是賣海鮮的,遠遠就能聞到大馬路上飄著一股異味,而且市民圍著貨車采買存在安全隱患。”居住在附近的王女士說。

除了冒市占道經營外,興山路早市周邊亂停車問題也被市民吐槽。由于市場周邊停車位不足,興華路除了被游商浮販占據,開車來早市吃早餐、購物的車主也將車輛臨時停在興華路上。尤其在興山支路興華路路口附近,亂停放車輛能占據兩排車道,導致來往車輛需要減速鳴笛通過。一般早市在7點半至8點是交易的高峰期,而這時也是上班出行的高峰,冒市經營和亂停車加劇了早市周邊交通擁堵。

噪音問題同樣使市場周邊住戶苦不堪言。家住市北區臺東三路步行街的李先生(化名)反映,步行街夜市晚上11點才收攤,攤主用三輪摩托車拖著擺貨的小車離開時,摩托車發動機的聲音、小車輪子摩擦地面的聲音非常刺耳。他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但夜市收攤時產生的噪音始終不減,嚴重影響了他的精神狀態。

記者發現,在關于早夜市的近2000條投訴中,有很多投訴是對同一市場同一類問題的反復投訴。記者回訪多位投訴人,他們均表示,投訴問題依舊沒解決。由于存在無法有效治理的“老毛病”,市北區多年前直接取締了路邊便民市場,李滄區滄臺路早市近日也被要求暫時停業。

問題

配套設施不足 執法力度不夠

缺少部門聯動機制

潮汐市場存在的這些問題為何難以治理?

記者采訪了解到,無論是攤位還是車位,均存在需求供給矛盾。截至今年6月,全市早夜市、便民市場、攤點群已增加至180余處,其中,限時經營的潮汐市場從去年的近80處增加到110多處。但數量的增加仍然無法滿足經營者的需求。以李滄區興山路早市為例,市場規劃了80個攤位,但每天到市場及附近擺攤的攤主超過100個。

公共車位配套不足,沒有配備專門的停車區域,也是潮汐市場出現亂象的原因之一。記者探訪市區多個便民早市發現,市場開市期間,停放在周邊道路公共車位上的車輛尚未駛離,而市場周邊也沒有專為早市配套停車區域,不僅到早市采購的市民將車隨意停放,不少攤主也就近將貨車停放在周邊人行道上。

從執法角度看,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執法力量不足是冒市等問題屢禁不止的原因。根據有關意見要求,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在行政執法時多采用說服教育、勸導示范、行政指導等非強制性手段。“各級要求柔性執法,今天占道經營的商販撤離執法區域,明天會到另一區域重新占道。按照相關規定,占道經營的攤主拒不改正的,可處罰500元,但相較于攤主一天的收入來說,處罰金額不是個小數目,因此一般不做處罰,以勸導為主。”城陽區一位城管工作人員說。另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成立綜合執法局以來,每個街道中隊的執法清單超過1000項,而中隊在編人員多則十幾人,少則幾個人,要做到在早夜市周邊每天執法,存在難度。“現在執法力量與執法清單嚴重不匹配,此處執法,彼處就可能顧及不到,就會存在執法盲區。”該工作人員說。

另外,目前對潮汐市場及周邊諸多問題的管理,缺少聯合執法機制。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早夜市周邊的占道經營攤主往往以車為攤。“車主將車上的商品擺放出來,處于經營狀態,城管人員可以對其進行管理。而車主將商品收起來,只能看作是亂停車,這就需要交警部門執法。”一位城管執法人員說,對于占道經營和亂停車問題,目前還缺少多部門常態化的聯合執法體系,部門單一執法只能解決市場中的一類問題,難免出現“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情況。

同樣,早夜市噪音擾民問題也不是單一部門能夠解決的。“按照噪音發生的主體,不同噪音主體由不同部門進行管理。同時,早夜市內噪音發生主體比較復雜,管理難度較大。”市城管局工作人員說,目前,沒有針對早夜市噪音問題出臺專門的規章制度,對噪音問題的管理一般以勸阻為主,整治效果有限。

建議

推進“退路進市” 常態化聯合執法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潮汐市場的管理主體多樣,有區市市場發展中心、社區居委會、第三方商業公司等不同的管理主體,有著不同的管理方案和標準。而對市場周邊冒市、亂停車等問題的管理,涉及多個職能部門。要讓潮汐市場便民與有序兼得,還需要新思路、新解法。

“解決潮汐市場的問題,關鍵在于彌補配套設施的不足。因此,從潮汐市場選址開始就要考慮周全。”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劉晉祎認為,早夜市在選址之初就要充分衡量多個要素,比如說,對居民的噪聲影響、對城市容貌的影響、對交通的影響等,都需要統籌考慮,不能為了強化某一個要素而犧牲其他要素。

劉晉祎指出,目前已有的路邊便民市場之所以面臨諸多問題又屢禁不止,大多因為開設時先天不足。比如,早夜市在新設時就要根據經營業態、營業時間和人流量,配備足量的垃圾收集容器、消防安全設施、移動公廁、停車區域、隔離欄等配套設施,尤其要設立專門的停車區域。“當潮汐市場的便民與擾民矛盾不可調和時,相關部門不妨取締現有的潮汐市場,為其另尋地址。”劉晉祎說,“應梳理轄區資源,充分利用城市拆違騰退的空地,以及廢棄廠院等設立市場,增加攤點攤位,并逐步實施現有市場退路進市。”

此外,潮汐市場與一些大型停車場“捆綁”試點發展汽車集市,也是一種解決之法。“在停車需求不高的時間段,將停車場限時開放成潮汐市場,實現停車擺攤兩不誤。”劉晉祎說。

李滄交警大隊四流中路中隊指導員崔風正從基層社會治理實踐出發給出了他的建議:“在加強巡查力度、從重從嚴執法的同時,梳理市場周邊道路資源,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道路的利用率,可將道路劃分出可停、禁停、臨時停車等幾大區域,并將市場周邊部分原有公共車位設置成白天限時停車,讓有限的車位能夠循環利用起來,為早夜市攤主及采購市民提供空余車位。”

市政協委員、山東省青年文旅集團董事長孫學峰曾調研過早夜市擾民問題,就潮汐市場存在的執法力度不夠、缺少部門聯動的問題,他認為,相關部門應加強協同補位,由城市管理、交警、商務、市場監督、規劃等多個部門成立協同工作小組,形成早夜市治理的常態化機制,協同處理冒市、亂停車、噪聲擾民等一系列問題。

“各部門應依據法定職責,既各司其職又加強聯動,打出組合拳。”孫學峰給出他的解題思路,“各區市還要設立統一的市場管理方,推出統一的管理模式,執行統一的管理標準,建立統一的衛生標準、運營標準、問題處置標準等一系列模式化標準,使市場管理更加科學、更加標準化。”

劉晉祎與孫學峰的解題思路不謀而合。“協同工作小組與市場管理方互動協同,定期召開市場問題見面會,梳理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問題,建立問題臺賬,進行專項調研,制定解決方案,推動早夜市既充滿活力,又規范有序。”劉晉祎說,與此同時,可以設立早夜市投訴專線,實現聯動部門快速反應,加大執法力度。此外,可以充分利用我市已經出臺的“街長制”,加強對責任路段內早夜市噪聲問題的日常檢查和管理。(本版文/圖 邱 正)

關鍵詞: 潮汐市場 擾民問題 煙火氣 文明風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