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隧”的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順利建成通車。通過該隧道,市民駕車最快5分鐘可穿越黃河。這是黃河流域首條公軌合建的交通隧道,也是世界上超大直徑盾構隧道第一次穿越地上懸河,開創了黃河天塹由水上跨越到水下穿越的時代。從“大明湖時代”到“黃河時代”,濟南正全面拉開城市發展框架,進一步融入黃河國家戰略和新舊動能轉換戰略。
設計獨特
9月29日,由濟南城市建設集團投資建設、中鐵十四局集團承建的“萬里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建成通車,對濟南籍小客車、公交車(含班線客運公交化改造的區際公交)免費通行,按照60公里/時的設計時速,市民駕車“穿黃”最快僅需5分鐘。
隧道位于濟南城市中軸線上,南接主城區濟濼路,北連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工程線路全長4760米,隧道長3890米,其中盾構段長2519米,設計為雙管雙層,市政道路與軌道交通合建,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公路,下層為軌道交通,未來市民乘地鐵穿越黃河只需要不到3分鐘。隧道管片外徑15.2米,是目前黃河流域最大直徑的隧道,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直徑的公軌合建盾構隧道。
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設計主題為“黃河根脈、歲歲安瀾”。在隧道北口,“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九個大字圓轉遒麗。該字體源于元代著名畫家趙孟頫的書法字體,而趙孟頫的傳世佳作《鵲華秋色圖》描繪的就是隧道北口這一帶的風景。
隧道洞口設計為“歲歲九曲彎”聲屏障,借黃河傳統水紋樣,將場地、色彩、光影結合,再造了黃河地形與黃河流動的自然之美。進入隧道,洞內墻壁上裝飾著3D打印貼膜工藝的“黃河幸福樹”,寓意堅韌、力求上進。隧道的最低段,設計了長304米的“流動星空”,藍、紫、白色的星星閃爍變化,暖色照明,頂部弧線燈光表現黃河穿越之感。
此外,北風塔設計為“黃河之水”,南風塔設計為“黃河之光”,分別以“水”字演變、龍山文化黑陶紋樣為刻畫,將漢字與現代藝術結合,呈現獨具特色的景觀藝術感。
外觀設計充滿巧思之外,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還在安全性上設計了多重保障。隧道為公軌合建隧道,隧道公路層間隔75米就有一個逃生通道,軌道層150米一個逃生通道。“一旦發生火災或緊急情況,上層道路6分鐘完成疏散,下層地鐵30分鐘完成疏散。”中鐵十四局集團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項目負責人歷朋林介紹,隧道外設有監控指揮中心,隧道內還配置了雙道防淹門,為行駛安全保駕護航。
首穿懸河
黃河濟濼路隧道的開通實現了人類“首穿懸河”的挑戰,成為全球首條穿越地上懸河的盾構隧道。現在,隧道位于河床下54米的最低點車流穿梭,而隧道頂部承擔的最大水土壓力足有0.65兆帕。
“黃河從河南境內到出海口逐漸形成地上懸河,隧道所在的濼口段河床高出南岸天橋區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11.62米。” 中鐵十四局集團該隧道項目負責人歷朋林介紹,該隧道具有長距離、淺覆土、高水壓、超大直徑、超深基坑等特點,施工風險極大,因此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隧”。
2019年9月開始,“黃河號”和“泰山號”兩臺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先后始發掘進,首次開啟人類歷史上對地上“懸河”的偉大穿越。
建設者回憶,每掘進一環,都要根據地層覆土厚度、土質、容重等參數,計算盾構機切口壓力,保持盾構機和土體壓力平衡。為確保大堤零沉降,每10米為一個斷面設置一系列沉降觀測點,一天測4次標高。在最難突破的“亂石區”,穿越1公里的“鈣質結核密集區”,出漿管打了1000多個“補丁”。
施工期間,中鐵十四局集團在現場建設的大型管片智能化自動化生產線,攻克了“老膠泥”地層造成的管道磨損、卡泵、吸口堵塞等一系列世界級難題,在歷經511天掘進后,東西線隧道相繼貫通,平均每天平穩掘進10.8米,最高月進度370米,創造了同類隧道施工的最新紀錄。
據悉,技術創新團隊取得了19項科研成果和88項專利,獲得第三屆“優路杯”全國BIM技術大賽金獎、山東省地下空間工程技術創新成果等獎項。“這是一條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高質量隧道。”這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對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的評價。該工程也為建設黃河中下游通道提供了有力依據,其超大直徑盾構適應性選型配置等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全新體驗
隧道通車的消息受到不少濟南市民的關注,29日上午,濟濼路黃河隧道南口聚集了部分趕來打卡拍照的市民,紀念這歷史性一刻。“這條隧道的開通實在是太方便了,以前去黃河北岸要繞行建邦黃河大橋、濟南黃河公路大橋,不僅繞遠還經常堵車,而現在只需要五分鐘就能穿越黃河。” 住在濟濼路附近的濟南市民李先生告訴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隧道開通極大方便了附近市民的出行。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了解到,目前,濟南市民過黃河主要依靠濟南黃河大橋、建邦黃河大橋兩座公路橋與濼口黃河浮橋、濟北黃河浮橋兩座簡易橋。其中,濼口黃河浮橋作為簡易式過黃通道,交通承載能力較小,受制于黃河水量和天氣,在大雨、凌汛期等會禁止通行。有市民調侃,“大車從浮橋上開過去,感覺整座橋晃得跟海盜船似的。”這也表達了市民們對片區新式過河交通的期待。
家住濟南鵲山南社區的馮女士告訴記者,她在濟南動物園附近上班,因為隔著一條黃河,短短五公里的直線距離拉長到了近20公里的路程。如遇特殊天氣浮橋拆除,要去黃河南岸的她每天都要先向東北方向繞行六公里,再從濟南黃河大橋穿過黃河,再經過二環北路向西南方折返才能到達單位。“不堵車也要走40分鐘,如果遇到堵車可能要一小時。”濟濼路隧道開通后,馮女士上下班路上大約只需要20分鐘。馮女士笑稱,“每天能省下一個多小時空余時間,每個月還能省下將近500元油錢,大大增加了幸福感。”
據悉,濟濼路穿黃隧道位于濟南黃河大橋和建邦黃河大橋之間,南起濼口南路,依次下穿二環北路、繞城北高速、黃河,在邯濟鐵路西側接起步區國道309,通過與原省道101或梓東大道兩個平行道路連接國道308,片區干道交匯成網,可實現起步區與西部主城快速通勤。
從高德地圖出行數據上看,不堵車時,從黃河北岸的鵲山經國道309,向南進入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沿濟濼路向南,可在15分鐘內到達長途汽車總站,20分鐘內到達濟南火車站。
擁河發展
作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標志性工程,濟濼路黃河隧道以北就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2018年,濟南開啟了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的元年,吹響了北跨的號角。在“向黃河北要空間,變黃河為城市內河,城市發展由‘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的號聲中,濟南變“跨河發展”為“擁河發展”。自此,濟南與黃河的故事翻開了新篇章。
據了解,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規劃面積798平方公里,相當于再造一個新濟南。起步區的建設,進一步拉伸了濟南的發展空間,破解東西狹長、條狀發展的城市空間局限,充分釋放黃河以北的廣闊空間,拓展和優化濟南的城市發展格局,讓黃河北岸廣袤的沃土變為支撐城市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希望之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提出,讓濟南鉚足了勁實現“擁河”發展的愿望,以打破天塹對城市發展的制約,建設未來希望之城。
以前,黃河北部以農田村落為主,隨著多條跨黃通道的建設,將促進黃河北部與主城區生產要素的流動。“未來起步區要重點布局制造業等產業,只有打通與主城區的交通瓶頸,才能讓要素充分流動,產業充分聚集。” 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環境規制研究室主任范玉波認為,跨河通道建設將帶動城區人口和產業等要素向起步區轉移。
山東省委黨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主任張彥麗認為,濟南未來通過加密跨河橋隧的建設,可以改善黃河北地區的區位條件,加快產業布局調整,并通過產業梯次轉移、統籌布局,更好地將遠端縣域納入中心經濟的輻射半徑,這也將助力濟南在省會城市經濟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點擊|
未來26條跨黃通道邁向“黃河時代”
“這條隧道將推進濟南‘攜河北跨’,實現雙側發展,進一步打通區域經濟間的聯動、輻射、互動效應,使山東黃河北部區域城市加速“崛起”,推動區域文化交流。”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鐵崗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評價,充分解釋了跨黃通道對濟南發展的重要意義。
目前,濟南已建成通車的北跨通道有14條,由東北向西南分別為:濟陽黃河大橋、青銀高速黃河大橋、石濟客專黃河大橋、濟南黃河大橋、濼口鐵路大橋、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濟南建邦黃河大橋、京滬高鐵濟南黃河大橋、京臺高速黃河大橋、曹家圈黃河鐵路橋、齊河黃河大橋、長清黃河大橋、平陰黃河大橋、青蘭高速黃河大橋。
正在建設的齊魯黃河大橋、鳳凰黃河大橋,目前也進入通車倒計時,不久即將正式開通。其中,濟南鳳凰黃河大橋是世界上在建的最大跨度三塔自錨式懸索橋和目前黃河流域最寬的大橋,設計為雙向八車道,中間預留了輕軌,設置有人行道。目前,大橋主橋已經順利合龍,正在進行主纜和北側跨大堤引橋的施工。預計今年10月份就可以建成通車,通車后只要三四分鐘就可以穿越黃河。
此外,黃崗路隧道、航天大道隧道、濟濼路隧道北延工程、濟南黃河大橋復線工程等新一批跨黃通道正在順利推進,繞城大西環、大北環跨黃河大橋即將實施,濟濱高鐵與國道308公鐵合建橋、G105京澳線東阿黃河大橋等跨黃通道已開展方案研究工作。日前,濟南市政府網發布了《新建跨黃橋隧收費方案(征求意見稿)》,對于不同的客車、貨車的通行收費都有了價格規定。
今年4月,國務院批復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提出,要科學規劃跨黃河通道建設,到2025年實現跨黃河通道便捷暢通的發展目標。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從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獲悉,未來濟南將形成26處跨黃河通道布局,主城區跨黃通道平均間距將縮短到2.8公里,在所有黃河沿線城市中居首位。(◎本專題撰文/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孫姮 李雨馨)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張穩呂樂田陽孫震泰安報道時值深秋,泰安市邱家店鎮姚家坡村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作為全國最大的“秋褲村”,每
2022-10-29 18:34
在中國,每12秒有1人發生卒中,每21秒有1人死于卒中,腦血管病已成為中國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
2022-10-29 18:39
10月28日上午,全國首個航運企業集成化審批服務平臺在青島自貿片區啟動。該平臺運用數據中臺、AI人工智能、電子簽名等技術,將涉及水路運輸、
2022-10-29 18:37
海報評論員朱延魯10月28日,山東公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數據。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為64409億元,
2022-10-29 18:31
作為正規醫院,南昌豐益肛腸醫院在改善就醫環境、降低就醫費用、優化就醫流程方面下功夫;實行的無假日醫院制度,為上班族看病提供便利;通過
2022-10-29 17:53
10月28日,山東發布了前三季度的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64409億元,同比增長4 0%。跑贏3 0%的全國大盤,經濟大省山東交出了一
2022-10-29 15:41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解強民通訊員姜雁群濟南報道10月28日,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設備工程開工活動在稻香站舉行,標志著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
2022-10-29 15:32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梁雯濟南報道11月9日至10日,2022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會將于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次大會主題為“創新引領發展數
2022-10-29 15:36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孫杰濟南報道10月28日,由中國聯合國協會主辦、外交部國際司支持、山東大學承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模擬聯合國大會開幕。此次
2022-10-29 15:42
測評每天護膚一小步變美就更進一步啦,因為對于好肌膚,我們不管是化妝還是素顏都會顯得好看,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親自測評護膚品--鄭
2022-10-29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