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圖片 > 正文

“青黃相接”新通道迎新進展 “不見面”函審助推大項目環評

時間:2022-04-02 14:32:00    來源:青島晚報    

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是全市高快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后,對于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加強膠州灣東西兩岸交通聯系、促進兩岸同城一體化發展、緩解跨灣通道交通壓力等具有重要意義。市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在堅決落實疫情防控工作決策部署同時,通過“不見面”函審助推重點工程。1日,記者獲悉,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工程日迎來新進展:環評報告順利通過技術復核并收到評估報告,為審批開工奠定了基礎。

“不見面”函審助推大項目環評

市環境工程評估中心承擔規劃和建設項目環評文件技術評估工作、環境影響預測模式研究、工程可研評估及和相關技術咨詢服務等。面對疫情,該中心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重點項目推進。“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底公路隧道,于2021年列入山東省人民政府重大項目名單。為了確保完成全年建設任務,“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工程”急需開工建設,工程配套市政道路工程也需要立即上馬。

市環境工程評估中心收到青島市生態環境局環評處技術評估的委托后,采取靈活變通的工作方式,主動溝通、提前介入,接受評估委托的當天就組織數位專家進行函審。專家組在網上察看項目擬建設現場照片,網上審查項目環評文件后,通過一對一聯系環評單位、線上專家意見交換、重點問題工作群內討論等方式提出優化意見和建議。

用時比規定時限縮短一半以上

在建設單位提交修改后的環評文件之后,評估中心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開展技術復核,反饋仍存在的技術問題,同步撰寫技術評估報告。采取周六、周日早7點到晚10點不間斷工作、專家組線上復核和四級審核同步進行等方式,環評文件修改完成后僅三個工作日,評估中心便完成了技術復核和技術評估報告簽發工作,比規定時限縮短了一半以上。(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徐美中通訊員賈騰 周鵬)

■相關鏈接

黃島段豎井施工戰正酣

目前膠州灣第二隧道黃島端共有兩處豎井工程同步實施。由于豎井較深且距離敏感結構物較,工程施工難度相對較大,需要借助大型龍門吊設備進行渣土和所需物料的垂直運輸,并通過全方位信息監控系統實現深大豎井的安全施工。本月正式啟動黃島端豎井主體結構施工,并計劃于明年5月份完工。

另一邊,市北端也迎來了新進展——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市北端)方案上月正式進入公示階段。主線西起西海岸新區淮河東路千山南路路口以東,向東穿越膠州灣,在市北區海泊河口附登陸,銜接杭鞍高架和環灣路。

膠州灣第二隧道被定義為青島市“十四五”規劃確定的“15515+N”工程中的“1”,該項目在青島主城區與西海岸新區之間建起了一條新紐帶。這條全長17.45公里的海底隧道,最深點距海面112米,按雙向6車道城市快速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

關鍵詞: 青黃相接 新通道新進展 第二條海底隧道 環評通過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