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假節鉞:可以行使的權利有多大

時間:2022-04-03 19:34:30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蘇軾在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寫道:"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借用了馮唐持節云中赦魏尚的典故。文中提到"持節"一事,那么"節"是什么東西,它到底是干什么的,跟"節鉞"又有什么聯系呢?

什么是"節"

節指的是"符節",皇帝將節借給執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懾一方,當這個臣子臨時任務完成后,這個節將會被收回。古代使臣出行,持節為符信,故稱。 漢末與魏晉南北朝時,掌地方軍政的官往往加使持節、持節或假節的稱號。使持節得誅殺中級以下官吏;持節得殺無官職的人;假節得殺犯軍令者。

斧鉞

蘇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說的是蘇武在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后來被匈奴扣留在北地19年。蘇武出使匈奴便是一件臨時任務,持節便是他此次出訪的信物。

所以"節"就是代表了皇帝,"假節"便是代表皇帝和國家去執行臨時任務。

假節

"假節"便是持節,假通"借",官員"假節"便是持有節杖執行臨時性的任務。蘇武持節牧羊期間,盡管節杖上的毛全部脫落,但是他始終緊握著持節,因為它代表著國家和天子,即使自己再落魄,國家的尊嚴不能丟。

在晉朝以前,不管是"假節"、"持節"還是"使持節",它們的地位是相等的,只是在禮儀方面有所區別。例如,假節的辛毗可以依據皇命而約束假節鉞的司馬懿。

蘇武持節牧羊

假節鉞

"鉞"指的是"斧鉞",一種刑具。"假節鉞"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節的使臣,就代表著皇帝親臨,象征皇帝與國家,可行使相應的權力。武將"假節鉞(或假黃鉞)"的話,他在戰時狀態就不必請示匯報,可以直接斬殺自己軍中觸犯軍令的將士。

"鉞"在古漢語中,則有掌殺伐之意。《后漢書·馮勤傳》記載:"鉞,斧也,以黃金飾之,所以戮人。"因為"假節鉞"有執掌殺伐的權利,所以"假節鉞"的人權利要比"假節"的大。

曹操

假節(鉞)的等級和權利

晉朝使節開始區分層級,"假節"、"持節"和"使持節"、"假節鉞(或"假黃鉞")"代表不同的權力和名望。

(一)假節:平時沒有權利處置人,戰時可斬殺犯軍令的人。

(二)持節:平時可殺無官位之人,戰時可斬殺二千石以下官員。

(三)使持節:平時及戰時皆可斬殺二千石以下官員。

(四)假節鉞(或假黃鉞):可殺節將(含假節、持節、使持節)。

歷史上那些假節(鉞)的人

漢末三國時期假節鉞的人物比較多,第一個假節鉞的便是東漢末年的梟雄董卓。董卓在當時權勢滔天,廢掉少帝劉辨,擁立劉協繼位,是為漢獻帝,所以他給自己搞一個假節鉞的頭銜也不為過。第二個假節鉞的便是曹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憑借自己的身份獲得了這一頭銜。

董卓形象

三國時期,吳國沒有人獲得假節鉞,蜀國只有關羽獲得假節鉞的特權,劉備在益州,關羽在荊州,相當于荊州所有的事情都是關羽說了算,但是最終關羽也沒能守住荊州。魏國獲得假節鉞特權的人物比較多,先后有于禁、滿寵、曹真、曹休、夏侯尚、司馬懿、司馬昭等人。

關羽影視形象

綜上,"假節"是亂世中特有的一重身份,擁有假節身份的武將,不僅可以在戰爭中自行根據戰斗的需要部署安排,而且擁有處罰和斬殺違反軍令將士的權力,可以說,如果一個武將能獲得假節的身份,他就可以真正做到"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了。而"假節鉞"更了不得,一個假節鉞的武將可以斬殺假節的武將,更甚者,假節鉞的武將擁有自行發動戰爭的權力,因此假節鉞絕對算得上是武將的最高榮耀。

關鍵詞: 持節云中 是什么東西 權勢滔天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