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古代考生盤纏豐厚,土匪為什么不打劫?土匪:你看他腰間綁的啥

時間:2022-04-05 11:35:25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引言:"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自古以來多少書生寒窗苦讀只為一朝金榜題名。在古代,書生讀書不是一件省錢的事兒,只有少數的人家才能供得起一個讀書人。有的人甚至傾家蕩產才培養出一個學子。

在培養出一個讀書人的過程中,進京趕考的部分是書生最花錢的部分。沿路不僅僅需要住宿,歇息,還需要向當地官員打點。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跋山涉水,人不生地不熟,攜帶巨款,完全滿足土匪的口味。

可是實際上歷史上很少出現土匪打劫書生的情況,甚至連現在的電視劇都不敢這么演。這究竟是為什么?為什么土匪寧愿打劫那些成群結隊的商隊,也不愿動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是他們傻嗎?

當然,土匪中也有精明的,所以當然不是他們傻。那么他們為什么愿意多花上百倍的財力、物力、人力去打劫商隊而放過書生呢?這還要從書生的身上說起。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人在天下人的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讀書人不管是在哪個階級,都會受到人們的尊重。尤其是古代的老師地位之高,這不僅僅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契約,也是代表了世俗百姓對讀書文化的向往。

儒家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天下人都對讀書人有尊敬的心。所謂行有行規,所以在后期發展出正規的土匪模式時,他們也定了一個"十不搶"的行規。之后漸漸地演變為土匪群體為了自己的名聲,互相監督,也就有了不殺書生這一不成文的規矩。幾乎沒有一個土匪會冒著被同行鄙視的風險去搶劫書生。

奉旨會試無人敢攔。書生在趕考時通常會收到朝廷制造的一面旗,上面刻著"奉旨會試"、"禮部會試"。通常這面旗很小,考生都會把這面旗子綁在腰間,這樣一來書生有多受朝廷重視也就顯而易見了,土匪看到這面旗子也會望而卻步。當地的官府甚至會提前通知盜賊土匪,叫他們看到考生腰間的旗子就放行。這些書生都是未來的國之棟梁,怎么會讓他們出現差池呢?

官府也會格外叮囑地方讓他們對書生提供格外的關照,不僅僅需要做好本地的治安防護,這些書生還會被地方收容。有了這些庇護,土匪很難下手。正是因為土匪不傻,他們知道如果搶劫了書生,朝廷必會追究,那個時候就是得不償失了。

所以這個時候還是多派點人去打劫無人庇護的商人好一些。這些書生都是奉旨辦事去趕考,如果自己搶劫了書生,那就是違抗圣令,這一下,罪名可就大了。土匪們就算不為自己著想,也得為自己的妻兒、兄弟想一想。所以一般見到書生,土匪都不會頂風作案,這無異于自尋死路,他們會任由書生自由通過。

讀書人內部團結。讀書人信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讀書人本來就是一個小群體,但是這個群體十分團結。一旦他們之中一個人出了事,讀書人也是會記仇的。別看他們現在不好惹,等他們將來金榜題名了,倒霉的土匪可能就連老巢都被一鍋端了。加上如果得罪了讀書人,那么土匪的名聲就臭了。書生的筆墨有多厲害,他們也不是不知道。

最后,就是社會風氣。即便到了現在人人平等,人們對于那些即將參加高考的學子也十分寬容。并不是出于什么別的原因,就沖一句"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金榜題名與我們無關,但是別人寒窗苦讀數十載,我們又怎么能破壞他們的夢想呢?

文 | 國學大觀園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國學大觀園

關鍵詞: 金榜題名 文弱書生 十年寒窗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