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朱元璋臨死留下4字遺言,可惜朱允炆沒有聽懂,不然死的就是朱棣

時間:2022-04-05 16:40:55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朱元璋臨死留下4字遺言,可惜朱允炆沒有聽懂,不然死的就是朱棣

其實如果沒有所謂的地長子繼承制,朱棣其實才是皇位最佳的繼承人。

大明的統(tǒng)治者特別崇信儒家,認為"長幼有序",所以朱棣即使再有才能,礙于儒家的禮教,朱元璋也不能將皇位傳承給他,而是給個性比較懦弱善良的長子朱標。

朱元璋是個比較摳門的人,在明朝做官都比較慘,因為俸祿很少,藩王就不一樣了,藩王的薪水俸祿是很豐厚的。

朱元璋是個沒背景的人,他白手起家,沒有任何家族勢力幫襯,所以他成就大業(yè)依靠的是兄弟,鎮(zhèn)守大業(yè)依靠的則是家人。這是古代小農(nóng)意識一旦發(fā)達后,最根深蒂固的觀念--外人哪有家人親,一旦出了事,還是自己家的人。這些家人中,最親的不是自己的堂兄弟、叔伯兄弟,而是自己的兒子。

明初有這樣一種規(guī)定:皇子封親王,會給予他大量金寶,歲祿萬石,護衛(wèi)也會配備至少三千個,最多更是可以達到九千個,他們都隸屬兵部。下天子一等,大臣均應(yīng)拜謁,休得無禮。

朱棣在心里一合計,留在朝廷不劃算,不但沒錢拿,還被防來防去,不如到封地上去,還能順便培植自己的勢力。朱棣一開始沒想那么多,也想不到他會是未來的皇帝,他想到最多的是眼下的利益和他自身的安全。

天高皇帝遠,在北京比在南京,對于他而言更安全。

當朱棣在北平就藩的時候,他才20歲,是個非常年輕的皇子,他也很有軍事才能,在他鎮(zhèn)守期間,參與了北方的一些軍事活動,像制服蒙古乃兒不花等,在一次次真槍實戰(zhàn)的鍛煉中,他的羽翼逐漸豐滿。

天不佑朱元璋,他雖然年輕時候經(jīng)歷了風光,也干掉了陳友諒這種強大敵人,但他的晚年卻成了孤家寡人,不但朱標去世了,而且他看中的皇位繼承人都離他而去了。所以他只能選朱允炆這個皇長孫當皇帝,這也是他一直期盼的。

當時一句"好皇孫"讓他選中朱允炆,在他的心里,皇位早晚是要傳給他最疼愛的孫子的,但他需要燕王,只有燕王能幫他鎮(zhèn)守北京,抵擋蒙古進攻。

朱元璋對朱棣用之越切,提防之心就越重,他既想讓朱棣幫助朱允炆抵擋蒙古鐵騎,又怕他勢力太大,朱允炆無法鎮(zhèn)壓,所以朱元璋一確定皇位人選之后就馬上在朱棣身邊安插很多內(nèi)奸,秘密的監(jiān)視著朱棣。

后來朱元璋選中的眼線也離他而去了,朱元璋徹底病倒了,在垂危之際他叫來自己的親信,說了一句含糊的話,他喘息著抓住親信的手,努力地說了四個字,他說:燕王已病。

這話很明顯,燕王已經(jīng)必須要根除了,病,要根除,中國的文字還是博大精深的。朱允炆也聽到這句遺言,但他并無反應(yīng),在他善良的頭腦里也許認為沒人會是壞人,他不會想到朱棣會害他,畢竟朱棣是他的親人。

隨著建文帝削藩令的下達,而燕王又有姚廣孝不斷攛掇和出謀劃策,終于決定反了。造反是有風險的,但朱棣無疑是幸運的,他一次就成功了。

那么姚廣孝是何人?

姚廣孝是聰明人。當時朱元璋起事有劉伯溫,朱棣起事有姚廣孝。

這個姚廣孝一眼看到建文帝內(nèi)部的破綻--大臣跟他貌合神離,他們之間矛盾重重。也就是說如果朱棣真的起事,只要價碼開得合適,大臣們沒理由死磕"忠君"這一條,反正換個君他們也一樣"忠"。

朱棣學(xué)著當年朱元璋步步為營的戰(zhàn)略,對北京開啟瘋狂自殺式的攻擊,果然,中央軍不戰(zhàn)而潰,而被朱元璋托付以重任的駙馬就是個廢物,結(jié)果朱棣一路登上皇位毫無懸念。

最終朱棣開啟了繁榮的永樂時代,而朱允炆則在一場大火中下落不明,成為千古的遺憾。

歷史就是這樣,成王敗寇,歷史上對道德的分配從來就不是公平的,強者為王,歷史并無真正的公平。

關(guān)鍵詞: 強者為王 步步為營 不戰(zhàn)而潰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