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如果斬了會怎樣?清朝有個血淋淋的教訓

時間:2022-04-08 12:44:21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禮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孔子曾提出"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這里說的禮是指統治者對百姓要施仁政,在社會道德中"禮"主要體現在待人接物,倫理綱常方面。其實不光國家內部有明確的禮法規定,國與國之間也有嚴格的禮儀要求。我國漫長的歷史中經歷了無數戰爭,其實行軍打仗中也能體現禮儀,最為人們熟知的便是一句話"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比如漢武帝讓蘇武出使匈奴,匈奴即使扣押蘇武19年,也沒有傷他性命。

隨著社會制度日益完善,使節越來越受重視,他不僅代表著一個國家更代表民族氣節。并且使節發揮出的作用也逐漸豐富化,古時就有使臣做間諜刺探軍情的先例。三國時期司馬懿和諸葛亮在五丈原對戰,而司馬懿就是通過派遣使臣訪問諸葛亮下屬,得知其命不久矣從而采用拖延戰,最終五丈原一戰大獲全勝,而諸葛亮果真累死在軍營。但有人可能會問,古今中外這么多場戰爭,難道從未有過斬殺來使的先例嗎?其實還真有,不過后果很嚴重。

19世紀初期,清朝封建制度嚴重阻礙了國內經濟發展,土地兼并日益嚴重。而此時的歐洲世界已經有條不紊的開始了工業革命,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率先崛起,并開始尋求海外擴張。

關鍵詞: 兩國交戰 不斬來使 后果很嚴重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