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動態圖解南宋懸案:岳飛一日不死,天下一日不寧

時間:2022-04-08 17:33:30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岳飛為什么必須死?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這句話最初是從什么地方流傳出來的已經無據可考了,岳飛部隊的戰斗力是否真如傳說那樣也確實有待商榷,但這不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從政治立場上說,岳飛是南宋的忠臣無疑,可如果僅是忠臣的話不會落得那樣一個下場。要知道兩宋的政治生態是十分寬松的,士大夫階層有足夠的話語權可以左右輿論,但岳飛死的時候沒有一個士人站出來說話,你總不至于說所有的文人都跟秦檜一條戰線吧?那么當時整個精英階層為什么會形成這樣一種共識,即:岳飛是個忠臣,但岳飛必須死?

汴京城破之后,北宋的中央朝廷被連鍋端掉,康王趙構只身南渡,憑借赤手空拳重建南宋政府,個中艱辛與不易絕非常人可以想象,你能說這樣的君王是有眼無珠的無能之輩嗎?岳飛從一介小卒迅速成長為三軍統帥是靠誰的提攜?正是高宗本人!平心而論,高宗與岳飛之間是存在很長一段蜜月期的,也正因為如此后者逐漸控制了全國一半以上的軍隊,之后局面就變得蹊蹺起來。在岳飛眼中,皇帝的江山有一半要靠我來守護;但在高宗眼中,岳飛的形象卻越來越像另一個人,誰?本朝太祖趙匡胤!

太祖反周而建宋,誰能保證岳飛不會反宋而自立?尤其當一名權臣手握國家多數武裝力量的時候,即使其本人沒有篡位之心,手下的將領允不允許他繼續當忠臣都很難說。這樣一來局勢瞬間明朗,你說岳飛是忠臣,太祖是不是忠臣?可陳橋驛黃袍加身的故事才剛過去多久?看到這里,可能很多讀者都會扼腕嘆息,岳飛滿腦子北伐,赤誠之心光照日月,高宗該有多蠢才會這般猜忌?如果這樣想,你就把皇權想簡單了,對于岳飛的衷心,朝廷未嘗感覺不到;但對潛在的威脅,殺掉才是最安全的。

金國的殺手锏是什么?

以前有人說高宗極力阻止岳飛北伐是因為害怕后者迎回徽欽二帝,這樣自己只能脫袍讓位、回歸臣子。當然,現在多數人都知道這是胡扯,一個失去軍權和人事任免權的皇帝即使回到故國又能對現有權力結構帶來多大影響呢?高宗不怕兩個被俘的皇帝回來,如果真的能夠迎回二圣,不僅更加壯大了自己的政治資本,而且也會使金國喪失一副王牌。什么王牌?扶植另一個"大宋",讓高宗集團的軍隊倒戈投降的王牌!

金人滅北宋后,先后建立"偽楚"和"偽齊"兩個傀儡政權,充當提線木偶的皇帝分別是張邦昌和劉豫。但這兩個憑空捏造出來的王朝不僅在法理上站不住腳,而且受到宋人的極大歧視。如此一來,我們不妨設想另外一種可能,如果金人把俘虜的徽欽二帝放到開封恢復"宋朝",臨安的南宋又將變成什么角色?從理論上說,徽宗和欽宗的朝廷才是正朔,如果此舉成形,趙構只能"去帝號、遙稱臣",而前線的作戰部隊在遭遇不利時,極有可能會整批整批地投降。

那么金國人為什么不這樣做呢?很顯然還沒被逼到那個份上,復立"徽欽二帝"的好處很多,但副作用不可控。在極端重視法統的漢人眼中,此舉是對南宋軍事集團的最大挑釁,誰敢保證宋國上下不會孤注一擲、直搗黃龍?要知道自從南宋在江南站穩腳跟之后,宋金之間的戰爭盡管沒有停歇,但雙方的整體實力在趨向平衡。既然誰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吃掉誰,那又何必刺痛對方的神經呢?而環視南宋朝廷,能考慮到這一層的又有幾人?起碼一心北伐的岳飛沒有考慮這么深,這個時候如果是你站在朝廷的角度看問題,你又會怎么做?犧牲一個將軍,換來國家長治久安,這是任何一個成熟的統治者都會采納的策略。

高宗趙構有多難?

以上講了那么多,貌似有一個因素被我們忽略了,就是文章開頭講到的"岳飛部隊的戰斗力"。在習慣了小說演義的觀眾心中,岳家軍作戰剽悍、戰功卓著,岳飛儼然就是軍神的化身。依很多人的傳統思維,既然岳家軍這么能打,何不讓岳飛全力北伐,萬一成功了呢?在這里我很負責任地給大家潑上一盆冷水,他決計成功不了!為什么?將驕兵惰,自保猶顯不足,何況北擊?

也就是說,岳家軍并不像小說里描繪的那般神勇,反倒是地方上的驕兵悍將頗讓皇帝頭疼。從趙構的角度來說,如果南宋真有恢復北方、驅逐女真的實力資本的話,他干嘛要采納主和派的意見?他何嘗不希望一雪國恥?他比我們今天大多數人還傻嗎?當然不是!因為在當時那個形勢下,和平才是最明智的選擇,真要繼續打下去漢人政權還能不能存活下去真的很難說。

長久以來,主戰與主和都是水火不容的兩派,而普通老百姓極容易被狹隘的民粹主義裹挾,"北伐"、"復仇"類似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但真打到山河破碎、國破家亡的地步時,這些人卻很少站出來承擔責任。為什么呢?因為喊口號在道德上站得住腳,而戰敗的代價卻不是由自己埋單的。有時我們真的不得不感慨,世人都在咒罵高宗誤國,但高宗的苦衷又有幾人理解?身為皇帝,他既不能正大光明地斥責占據道德優勢的主戰派大臣,又無法明目張膽地采納主和派意見,這種形勢有多尷尬?這種情感有多糾結?這種處境有多痛苦?

議和是需要勇氣的,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被扣上"投降"的帽子,趙構不是最后一個體會這種苦楚的人,起碼在八百年后的中華大地上還有一個人在面對山河淪陷時會體諒到高宗的不易吧!回到南宋朝廷,戰和大計不可能被一直這樣拖延著,趙構不忍也好,世人不解也罷,岳飛作為一個主戰的政治符合必須得到處理。要么朝廷支持,出師北伐,勝敗存亡猶未可知;要么解除兵權,忍痛誅殺,國家大計從此敲定。顯然趙構選擇了后者,岳飛是個悲劇式的英雄,以一種不該有的結局收場,但他的死換來了一代王朝的和平。

關鍵詞: 徽欽二帝 另一個人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