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劉備死前留下一錦囊,諸葛亮想反也不敢,卻在9年后害了蜀漢

時間:2022-04-09 07:57:37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無論正史還是演義,對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關系都持正面態度。劉備于興平元年起兵,歷經大小數百戰,橫貫二十四年,從冀州打到徐州,從徐州打到荊州,如曹操所言,劉備從來不是打仗的料,二十四年創業史中,除了少數小規模戰斗,劉備能夠取勝外,凡是大規模戰斗,幾乎每戰必敗。程昱評價劉備說他有雄才,能得人心,的確,劉備像極了劉邦,能團結人,也會用人,但是如果自己干,卻很難干好。

劉備依附劉表后,感嘆自己越來越胖,這既是對自己起兵后不如意的痛惜,也是對自己雖然已經人過半百卻事業毫無建樹的難過。這時候,諸葛亮出現了。此后劉備如魚得水,赤壁之戰,聯吳抗曹,諸葛亮協助劉備拿下荊州四郡,隨后在龐統死后,諸葛亮受命入川,幫助劉備拿下西川,最后輔佐劉備登上漢中王和帝位。正如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呂思米所言,劉備的江山是諸葛亮打下來的。

諸葛亮在各方面能力上幾乎都更勝劉備一籌,但有一點,諸葛亮和劉備完全不同。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卻天生愿意輔佐。可以說,諸葛亮這種性格特質,與他深受儒家法家傳統思想的影響有關。想必,諸葛亮一定對周文王居天下三分之二而讓位于君的故事,所以能對劉備忠心耿耿,死而后已。然而,劉備是一位權謀之人,諸葛亮雖然能對他如此,他對諸葛亮卻不可能不防范。比如當諸葛亮要讓劉備除掉劉封之時,劉備就曾動搖過。他動搖的不是除不除劉封,而是諸葛亮的動機。

這也就是為什么,在劉備白帝城托孤千年之后,人們還對劉備托孤時的言行進行分析。劉備托孤之語,正史沒有記載。《三國志》對此保持非常謹慎的態度,這足見陳壽對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關系與一般人認識不同。他不能確定劉備的內心活動。《三國志·劉備傳》載,夏四月癸巳,先主殂于永安宮,時年六十三。而在《諸葛亮集》中,則記載了那段著名的君臣托孤對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雖然說此托孤之言,但卻在死前偷偷留下一錦囊。這一錦囊讓諸葛亮即便在劉備死后想反,也根本不可能反。《三國志·劉備傳》載,先主病篤,托孤于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三國志·李嚴傳》載,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并受遺詔輔少主;以李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建興元年,封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勛。

李嚴,正是劉備留下的錦囊。首先,劉備將軍權交給了李嚴。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說明李嚴不僅手握蜀漢內外軍事大權,而且鎮守著當時最敏感最重要的地方:西川和荊州的交界地永安。相比李嚴,諸葛亮僅僅在名義上的地位超過李嚴。其次,劉備命李嚴為中都護,《漢書·百官志》載,中都護,武帝初設,職如大都督,統內外軍事。而大都督,《秦漢魏晉史探微》中說,在東漢末年到三國初年,地位正是全軍最高統帥,超過任何一個級別的將領,并且幾乎統御整個國土范圍內的軍事。

因而,即便諸葛亮在劉備死后想反,也根本沒有實力反。但是劉備這個舉動,卻在九年后害了蜀國。因為李嚴身居高位,逐漸傲慢起來,甚至不把諸葛亮放在眼里。建興三年,諸葛亮南征勝利,讓他在蜀漢內部的地位大升,從此時起,李嚴對諸葛亮就有了成見,因為諸葛亮威脅到了李嚴在蜀漢的地位。劉備于章武三年去世,這一年是公元二六三年,九年后的建興九年,即公元二三一年,《三國志·諸葛亮傳》載,亮復出祁山,以母牛運,糧盡退軍。這里的糧盡退軍,正是李嚴所為。

《三國志·李嚴傳》載:建興九年,諸葛亮軍祁山,李嚴都督運事(糧草)。秋夏之際,值大霖雨,李嚴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李嚴聞軍退,乃更陽驚曰:"軍糧饒足,何以便歸!"這件事,是李嚴對蜀漢的徹底背叛。這次北伐,諸葛亮用兵頗為順利,不但吸取了之前教訓,而且后勤給養充足,李嚴卻欺騙諸葛亮說后方沒有糧草了,必須退軍,而諸葛亮也相信了李嚴,誰知道諸葛亮真的退軍了,李嚴卻假裝很驚訝,反而反問諸葛亮為什么退軍。正是劉備臨終沒有處理好李嚴的問題,導致后期諸葛亮和李嚴長期爭奪,最終在這一年讓諸葛亮無功而返,害了蜀漢。

關鍵詞: 二十四年 不可能不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