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宋仁宗何以成為大宋皇帝的光輝頂峰?一半源于本人,一半源自對比

時間:2022-04-09 12:33:33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仁宗是大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42年,親政30余年。

他也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有人說,他是大宋積貧積弱的根源;有人贊他,不愧為"圣時盛世、高出前世"的明君。

仁宗統治期間,北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科技發達。唐宋八大家,宋人占六位,而這六位都出于仁宗當政時期。

仁宗天性仁孝,對人寬厚和善,對下屬極度寬容包容。

他穿衣專挑舊的,吃飯吃出個砂子蟲子,從來不會苛責內待。

史書記載,包拯好幾次力理據爭,吐沫星都濺到了仁宗臉上。仁宗不但沒有追究,還聽取了包拯的建議。

據說,仁宗駕崩,開封城的百姓號哭不止,就連乞丐都為他焚紙燒錢。遼道宗耶律洪基聞訊后,痛哭不已道:"四十二年不識兵矣。"

《宋史》稱他:"為人君,止于仁,帝誠無愧焉。"史家將他統治時期稱為"仁宗盛治"。

02.仁宗的光輝事跡,竟然存在虛構

仁宗的形象,在宋人眼中、筆下,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光輝偉大,甚至到了北宋皇帝的頂點。

大量宋人筆記中,記載了有關仁宗光輝事跡的小故事。

一次,仁宗在出巡的路上,頻頻向后回頭,又不言語,隨從不明其故,也不敢多問。待仁宗回到宮中,連忙讓嬪妃給他拿水飲下。

原來,仁宗口渴,回頭卻發現侍從未帶水,怕說出來侍從受到懲罰,就一直忍到宮中。

又次,宮人向仁宗抱怨道:"皇上,您看宮里冷冷清清,好不寂寞,外面卻絲竹歌舞,好不熱鬧。"

仁宗笑道:"正是因為我這里如此冷清,外面才能那般熱鬧。"

史書記載,大臣多次批評他"歌舞飲酒,優笑無度"。哪里來的后宮冷冷清清呢?

顯然,宋人筆記拔高了仁宗的形象,甚至出現了虛構情節。

為何若干年后,仁宗的形象高大偉岸到了北宋皇帝的頂點?這不僅與仁宗本身的宅心仁厚有關,更與后世皇帝的比較有關。

03.王安石變法,讓仁宗形象在反對派眼中越發高大

仁宗去世6年后,宋神宗啟用王安石開始變法,遭到了司馬光、蘇軾、歐陽修、韓琦、范縝、韓維等眾多保守派的反對。

但是,在神宗的強力支持下,熙寧變法還是轟轟烈烈地開展了。

仁宗仁義,神宗霸道;仁宗善聽意見,神宗做事強硬;仁宗因循守舊,神宗銳意進取。

靖康之難后,南宋的主流思想對王安石變法是否定的,王安石等的行徑也是受到批判的。

而宋仁宗作為與宋神宗相對的"正面典型人物",被更多的文人推崇、贊揚,以至于達到了宋代的頂峰。

其實,仁宗有過有失,有優有缺,他寬厚和善,卻又耳根子有點軟;他節儉不奢,卻對他人出手闊綽;他虛心納諫,卻為了美色而一意孤行。

他的確創造了盛世,給予了文人一個"黃金時代"。但是,在光鮮外表下,他又的確為大宋的積貧積弱埋下了隱患。

后世對他的盛譽,一半是實,源自他本人的仁厚、盡職;一半是虛,源自后世皇帝與他的比較。

所以說,對一個人的評價,既有個人品性、奮斗的因素,又有特定歷史時期的影響。

關鍵詞: 光輝事跡 史書記載 積貧積弱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