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實施王安石變法的起因是什么?為何大宋還是沒能強盛起來?

時間:2022-04-13 10:43:01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趣歷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王安石變法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說到王安石小編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王安石是古代著名的詩人,歌詞家,當然了,說到王安石一生最大的成就,那應該就是王安石變法了,王安石變法可能有的人不是很清楚了,為什么王安石變法之后北宋還是孱弱不堪呢?

按照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王安石的變法無疑是失敗的,可在當時,人們的看法卻恰好相反,所有人都認為變法已經成功了。當時王安石變法圖強,事情確實做了不少,法也變了很多,國家財政也足以支持與西夏連年征戰,冗兵也裁撤了幾十萬,還實行了《將兵法》,整頓出了不少系將禁軍。

這樣來看的話,大宋的強盛應該是指日可待了啊,可最后為何沒能出現這個盛世呢?其實說來也簡單,這次變法并沒有從根本上提高軍隊的戰斗力,《將兵法》只是強健了西軍,并沒有解決開封禁軍和河北禁軍衰弱的問題。

這次變法的實施,可以說起因就是西夏建國。而西夏之所以可以建立,歸根結底還是檀淵之盟后宋朝的禁軍多年沒有經歷戰火洗禮,戰斗力薄弱,屢次敗于剛在李元昊帶領下興起的黨項。而要解決兵弱這一難題,其改革的重點無疑應該在軍事上,而軍事改革的重點,自然應該著力于選將、募兵、練兵、制造器械這些事情上。

而這其中又以選將和募兵、練兵最為緊要??赏醢彩菩械男抡?,恰恰不是以這些為核心,而是以理財為核心的,在通過各種開源節流的改革手段改善了財政狀況之后,并沒有將大量的財力投入到新軍的組建上去,對原有禁軍、廂軍的整理也只做了一半,裁掉了一些冗軍,設置了一些編制較大的"將",廢了折騰軍將的《更戍法》。

但是對西軍以外的各禁軍并沒有進行真正有效的整理和訓練,也沒有改變"將從中御"和"發兵、統兵、調兵、監軍"等多方面管理,從而削弱將帥指揮權的制度。這種外強中虛的軍事布局,是絕對不利于任何朝廷統治的。

《將兵法》實行所帶來的結果之一,是要如何消除西軍作亂的隱患,其方法只有兩個:瓦解西軍;在開封府練新軍。

哪個更為合理一些呢?自然是第二個,因為這樣一來的話,朝廷就有了兩支可以戰斗的軍隊,在東西兩線形成支援呼應??杀彼螀s愚蠢地選擇了第一個。

其實從剛開始,北宋就選擇了第一個。當時因為打擊西夏的需要,他們將西軍稍微開了個口子,形成了一個"軍事特區",這才有了后來壓著西夏打的"新政成果"。不過即便如此,皇帝也沒有放松對西軍的控制和削弱。

西軍的軍權其實也被拆得很散了,文臣閫(kǔn )帥(地方上的軍事統帥)掌握調兵之權,西軍將門(世代為將的人家)握有統兵權,另外還有宮中派出,代表皇帝的宦官,比如李憲、秦翰、李舜舉,還有后來的童貫等人,互相監督,互相扯皮,互相拖后腿,將就著和西夏打仗。反正是絕對不會來個登臺拜將,將西軍大權集中在誰手里的。

然而跟一個國家西夏打仗,恰恰在某個時間段為了獲得更好的戰果,就需要大權臨時集中。另外,就算你要派人過來監督,這個人好歹要懂軍事啊,可你看大宋派過去的這些個文人里,有幾個是懂軍事的?

當然了,要想消滅西軍獨大的隱患,最根本還是要中央軍夠強,那就編練新軍。

同樣的,為了想要有所成效,必須授大臣以重權,選將、募兵、制器、訓練,諸事皆由一人管理或是一個部門管理,事情方可成功。可是這樣的話,受命編練新軍的大臣或官衙,又不免權責太重了。而我朝的官員,又大多長與深宮,不諳兵事,而且,開封禁軍的大權,內官是不能染指的,以免重蹈昔日唐朝神策軍的覆轍。

既然交給誰都不放心,那就皇帝自己掌權。

可結果北宋的皇帝,自己不懂而且又不愿意去學,交給別人又不放心,也就只能什么都不做,繼續混日子了??蓡栴}是,你混日子,人家蠻夷可沒停歇,時刻都在想著打進來搶劫,因為發財最快的就是搶劫和殖民了。

如此這般,焉能不敗?焉能不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關鍵詞: 相關內容 免責聲明 登臺拜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