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秋瑾天生麗質,卻不靠臉蛋吃飯,結果活成了譚嗣同式的中國女俠

時間:2022-04-13 11:44:27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清朝末年 ,國弱民貧,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當時的清政府腐朽無能、官員腐敗,導致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整個朝廷上下,也是暮氣沉沉、毫無生氣,滿清已處于風雨飄搖、隨時崩塌之中。面對這樣的局面,許多有識之士挺身而出,尋找各種方法試圖改變中國,振興中華!這其中,非常著名的有康有為、譚嗣同等人發動的"百日維新",以及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

這些轟轟烈烈的運動,都是以救國救民為初衷,不論成功與否,中華好男兒都表現出了英勇無畏的精神,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也要進行到底!但是你知道嗎?除了這些不畏犧牲的男子漢外,其實還有一些進步女性,為了中華之崛起,也是巾幗不讓須眉哦。比如說一代女俠秋瑾,就是其中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秋瑾是浙江紹興人,出生于清朝光緒年間,這正是一個內憂外患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少年時的秋瑾,飽讀詩書、滿腹才學,從這張舊照片上不難看出,秋瑾長得非常漂亮,即使是放在現代,那也是一個十足的美女。如果生在和平年代,她將會是一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大家閨秀。奈何時勢不由人,秋瑾沒有成為溫柔賢良的家庭婦女,卻成了反封建的斗士、女俠!

秋瑾曾被家中許配給王廷鈞為妻,婚后秋瑾不顧丈夫的反對 ,自費日本留學。也就是在日留學期間,秋瑾接觸到了很多進步人士,比如魯迅、黃興等人,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并于1905年加入了同盟會,成為了一名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士!她曾寫下過"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將生命作犧牲。""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慷慨詩句,以示對革命的忠誠!

為了一心一意鬧革命,秋瑾回國后宣布脫離家庭關系,與家人訣別。1907年,秋瑾創辦了首個中國女報,她提筆撰文,提倡女權、宣傳革命,并創辦了女子學院!

1906年8月,光復會副會長陶成章與核心會員徐錫麟、許仲卿創辦大通學堂,作為秘密訓練會黨之機關。當時大通學堂無人負責,便由秋瑾以董事的名義主持校務。于是,秋瑾以學堂為據點,在浙江各地積極聯絡會黨,籌備起義。秋瑾還秘密編制了光復軍制,起草了檄文。他們商定,先在金華起義、然后處州響應,以誘騙杭州的清軍出城攻擊,再由紹興水路渡江襲擊杭州。如果攻杭不成,再入安徽與徐錫麟等人會合!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在安徽的起義失敗了,遭到了清兵的殘酷鎮壓,并牽連出了大通學堂秋瑾等人。7月10日,得到消息的秋瑾遣散眾人,獨自留守大通學堂。當時眾人勸秋瑾逃離,但被她拒絕了,并表示"革命需要流血才會成功,如果滿清政府將我送上斷頭臺,革命至少可以提早5年"。這段話,不由得讓人想起"戊戌六君子"中的譚嗣同,當年變法失敗、面對清廷追殺,他曾說過"各國變法,沒有不流血犧牲就成功的,現在中國沒聽說有因變法而流血犧牲的人,這是國家不富強的原因啊。有流血犧牲的,請從我譚嗣同開始吧"

面對生或死,秋瑾做出了和譚嗣同一樣的選擇,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年僅32歲。這個像風一樣的女子,從此凋零,但是她的事跡和精神 ,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關鍵詞: 大通學堂 百姓生活 大家閨秀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