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權力的秘密:既然太子早晚都要即位,為何皇帝會嚴禁太子結黨?

時間:2022-04-13 16:40:51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這就好比,讀書時,父母總是一個勁的提醒你,好好念書別早戀;一朝畢業,父母卻恨不得馬上就能抱上孫子。

皇帝們也是如此。皇帝生前,總是希望太子們安靜得像個綿羊,乖乖學習其他啥也不干;等到皇帝覺得自己不行了,又希望太子立馬就能撐起他留下的大(lan)帝(tan)國(zi)。

爸媽們都以為娶媳婦生孩子,像菜市場買菜一樣容易嗎?

不,他們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期望,而忽略了達成的過程而已。

那么,皇帝們都以為政務經驗淺薄的太子能夠立馬成為政治老油條,玩轉整個帝國嗎?

不,只是因為他們手中的權力在作怪而已。

畸形的皇權社會

其實皇帝們本來也不想這樣的,但是皇權社會,坐在皇位上的人只有一個,這是一切悲劇的起源。

按理說,中央集權制度下,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威。但事實上,如果真是如此,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就不會有400多位皇帝,還有為數眾多的權臣了。

所以,對于皇帝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權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防止任何人有篡奪的機會和資格。

一方面,皇帝們非常忌憚官員們結黨,為此,他們非常樂意提拔新貴和低等級的官員掌握實權,而將資歷威望很高的官吏們供成尊榮而無實權的虛職。

因為這樣,擁有實權的官吏們沒有威望,而擁有威望的官員們沒有實權,誰也掀不起風浪,來影響他權力的貫徹。

比如漢武帝立中朝而將丞相逐漸架空,唐代的宰相侍中、仆射、中書令曾經不過是圖書管理員和皇帝近侍這樣的小官。

另一方面,皇帝們建立了一套道德和法律體系。從法律制度和禮法道德方面教化所有的臣民,告訴他們,要服從當前的權力分配和等級制度,如果你們違反僭越,不僅會遭到法律的懲處,還會得到所有人在道德上的鄙視和唾棄。

是的,在中央集權制度下,統治中國社會的是士大夫及其他們的家族,所以道德鄙視和唾棄甚至比法律懲處更讓人畏懼,畢竟山高皇帝遠,而家法在眼前。

比如,周禮、嫡長子繼承制、漢武帝獨尊儒術,劉秀崇尚"高風亮節",正統論、兩宋理學等等,都是這一套體系的表現。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皇帝最忌憚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擁有權力的官員,一種是擁有符合禮法的方式成為皇帝的人。

而前者我們稱之為權臣,后者便是皇子們,特別是太子。

而太子結黨,便是這兩者結合形成利益共同體。那么,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呢?

參考李淵、李旦的下場就知道了。

既會丟失權柄,稍有不慎甚至連性命都可能會失去,所以,強勢皇帝們當然不會允許太子有任何的結黨行為。

尷尬的太子們

那么,太子們都是想要搶班奪權的嗎?

有極少數的的確是,但大多數都不是。

因為主動謀求提前即位的成功率很低,而嫡長子繼承制下,一般太子的位置還是相對穩固的,也就是說早晚還是自己的。

風險高,收益不穩定,因此太子們一般不會這么做。

但身處權力的巔峰,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

有時候,權臣會主動謀求扶立太子提前上位;有時候,皇帝會猜忌太子,有更換太子的想法,這種情況下,有實力有地位的太子的確會采取一些行動來穩固自己的太子位置,包括搶班奪權。

比如周幽王太子姬宜臼,引入外戚申侯武裝奪權;李世民直接軟禁了父親李淵,自己坐上了皇位。

有了這些極端的案例,皇帝和太子之間,除了父子親情,更多了一些權力的味道。

因此太子往往戰戰兢兢,而皇帝則將太子一直控制在實習階段,往往不給過分的權力,以防止其結黨,擁有太大的權力。

所以,雖然都是親生的,但權力面前沒有親情,皇帝和太子也都很無奈。

文/子彧

關鍵詞: 中央集權制度 自己的手中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