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諸葛亮死前發明一物,救了蜀漢十余萬大軍,如今卻被交警天天使用

時間:2022-04-21 08:45:27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中華文化得以傲然生存于地球之上。

封建社會中,中國卻是有著他國全然不能比擬的科學文化建造,殷墟"龍骨"證明而來的甲骨文字,是在公元前一千六百年便已存在,它廣泛地被應用在各方面,祭祀、戰爭、奢侈品以及金屬部件。

諸葛亮是一位聲名顯赫的大軍事家,但談起他,諸多朋友卻僅僅只是知道他乃軍事家、政治家,殊不知他有書法家、文學家這些稱號,但其實,他亦是有著"發明家"這樣名副其實的美稱。

諸葛亮是搞過發明的。

怎么樣才能被稱為是一個大的發明家呢?小發明家只為個人利益著想,或是僅僅解決眼前問題,而大的發明家比如說愛迪生,發明電燈泡,解決多少年多少人的黑暗問題?比如說威利斯·開利,乃空調的創始人,被譽為"空調之父",就是他,解決多少人的冷暖問題?讓多少人在酷暑中如何冰冷地度過,又讓多少人在寒冬中如何暖和地度過?

諸葛亮便是這么一個搞過發明的大發明家。

他發明的這個東西名叫扎馬釘。將扎馬釘改善一下,也就是現在的路障。

為啥說諸葛亮發明的扎馬釘挽救十余萬蜀漢大軍呢?

扎馬釘屬于防御性兵器,它有四個長而尖銳鋒利的角,使用銅或者鐵等堅硬物體制成。由于設計了四個角,且每個尖爪間的夾角約有130°,給扎馬釘制定成了一種完美的防御攻擊性兵器,使用者僅僅只需將它們隨意拋灑在路面上,即可。

為何是隨意呢?這便是諸葛亮的高明之處了。

諸葛亮在設計它的時候,采用"三尖對稱支承"原則,使得總有一個尖角是朝著上方擺放的。可見諸葛亮對力學、數學等知識點的把握,十分到位。故而隨意擺放,它始終能保持一尖角向上。

剛開始,諸葛亮是沒有想好名字的,心中暗想著,設計這樣的一種器具,抵御曹魏大軍的進攻,便可。當設計完了之后,拋灑在路面上,致使曹魏諸多騎兵遭受其害,不得進攻,從而保住蜀漢那十余萬軍隊。

見到它成功地扎中曹魏的馬匹,并使之節節敗退,諸葛亮大發奇想:"扎馬釘"之名也便這么來了。

此后,扎馬釘一直被應用在古代軍事戰爭之上,常被人拋灑在路面上、陷徑上以及主要戰地上。

諸葛亮那時已是垂垂暮年,面對曹魏大軍的進攻,卻無可奈何。情急之下,竟發明這么一種物體,不但最后一次挽救了蜀國大業,更給后世留下來一種常用的器具--路障。

路障,顧名思義,便是路上的障礙,也就是阻擋車輛或是對過往車輛進行限制的工具。它是由諸葛亮早先發明的"扎馬釘"而轉變演化來的,誰也不曾料想到,幾千年前,諸葛先生發明的物體,竟在幾千年后被我們改版重新面向于眾。

接著開頭來講,諸葛亮便是一個大的發明家,你看他幾千年前發明的東西,幾千年后的交警叔叔還在天天使用,不可缺少哩!

這便是真正大的發明家。

關鍵詞: 不可缺少 聲名顯赫 節節敗退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